探索中药材的多元化价值:从种植到产业链延伸在暑假期间,南靖县山城镇珠坑村的福建韩德公中医药百草园成为了中医药文化研学游的热门目的地。这里不仅提供中医药文化研学、科普以及健康养生服务,还打造了休闲旅游的胜地,进一步提升了中药材种植的经济效益。

漳州,地处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非常适宜林下中草药的种植。借助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漳州积极引导林农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并致力于开发深加工产品,丰富研学和康养等业态。预计到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4万亩以上,中医药产业产值也将突破亿元大关。

近日,漳州林业产业招商推介会在上海成功举办,现场签约了4个林下中药材种植合作项目,预计总投资额高达08亿元。其中,漳浦县宏盛瑞森家庭林场与华润三九集团旗下子公司揭阳市长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了收购合作协议,并已通过企业实地验收,成为其标准化建设岗梅、三叉苦与板蓝根的示范基地。

“与药企合作让我们在推广种植方面有了坚实的保障,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减少种植的盲目性。”漳浦县宏盛瑞森家庭林场负责人戴建辉表示。岗梅作为漳州道地药材,其药效含量高,是感冒药的重要成分。戴建辉在年走遍漳州的山山水水,寻找并试种了优质的岗梅品种,开始了种苗培育的探索。在漳州市林业局的帮助下,林场与药材生产企业携手合作,成功解决了中药材销售的问题。同时,林场还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林下仿野生栽培、无公害除草等技术研发,确保药材品质的标准化。“岗梅的枝干直径达到3至5厘米时,便可以采收。野生岗梅通常需要10至15年的生长周期,然而,通过精细的管理,我们预期在5年左右就能达到采收标准。”戴建辉介绍道。他补充说,岗梅具有强大的免疫能力,无需防治病虫害,易于管理,而且一次种植后可以持续采伐。

目前,林场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在诏安、平和、漳浦、云霄等地推广种植岗梅、三叉苦等中药材,总面积超过亩。戴建辉算了一笔账,每亩桉树林可以套种株岗梅,产量达到5至4吨,按照每吨0元的保底价格,产值可达元/亩。再加上桉树本身的产值,这种模式实现了“一地双收”。

同时,漳州市林业局也在积极引导林农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预计今年全市将新增金线莲、砂仁、岗梅、牛大力、灵芝、黄花倒水莲、巴戟天等林下中草药材的种植面积亩。此外,还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市场渠道,以提升漳州林下药材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福建芳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该公司以黄精为原料,成功研发出黄精即食片等多类产品。黄精作为“福九味”之一和“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等多重功效。通过采用九蒸九晒的传统制作工艺,该公司成功研发出黄精茶等产品,显著提升了黄精的药材价值。目前,芳晟农业正致力于打造黄精健康产品矩阵,涵盖九制黄精茶、黄精即食片等多个品类。眼下,甘芳村黄精种植基地的黄精科普体验馆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吴文东对黄精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计划不仅深耕种植与加工,更要结合中医药文化,打造研学游项目,推动文旅康养的发展,实现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近日,南靖法院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将留守儿童带进了福建韩德公中医药百草园。孩子们在这里零距离接触中药材,抽象的药理知识变得生动而具体。百草园内,中医中药博物馆、古代医圣名人石雕园以及中草药科普展示区等多个功能区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此外,园内还种植了种名贵道地中药材,药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韩瑞鹏介绍说,百草园不仅致力于打造健康养生生态产业,还积极与各中小学和高校合作,开展中医药文化研学和中医药实践教育。通过推广闽南药膳,结合虎尾轮、巴戟天、金线莲等药食同源药材,为游客提供中医康养服务。

与此同时,漳州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海峡两岸中医药的融合发展。该政策涵盖了中药材种植、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制造以及医疗医养医旅产业等多个领域,致力于将漳州打造成为中国南方医疗医药医养医旅名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shuilian.com/hhdslcf/1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