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危害 http://www.ykhongye.com/bdfwd/m/373.html

近日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表示:其与印度航空发展局联合研发的AMCA隐身战斗机项目已经正式进入开工建造的阶段,并且配发了几张开工仪式的照片。AMCA隐身战斗机项目在去年初开始公布,并且这款隐身机的模型此后也在多个场合公开亮相,此前印度空军参谋长巴达乌里亚上将证实,印空军初步决定采购架该型战斗机,并且称这是一款“全面超越歼20”的先进隐身战斗机。

印度去年就开始宣传AMCA战斗机项目

项目确定一年就正式开建,不得不说印度此次的动作还是非常快,对此也可以理解,毕竟此前印度与俄罗斯合作的T-50隐身战斗机项目烂尾,想从美国购买F35又排不上队,最终从法国以超过F22的单价引进了36架阵风用来应急。但印度空军非常清楚:再怎么给阵风“加戏”,这也是一架三代半战斗机,在歼10C和歼16面前都没什么特别优势,更别说歼20这样的隐身机了,所以印度空军急于得到一款隐身战斗机来提高信心,既然买不到那就赶紧自己制造吧。

焊几块三角铁就算开工了?

至于印度空军所说的AMCA将全面超越歼20,鉴于AMCA刚刚开始建造,其造出来后的具体性能目前还很难说,不过从印度此前发布的AMCA模型来看,想超越歼20很难。首先从AMCA的模型来看,这款战斗机别说内置弹舱,连个韩国KF-21那样的半埋式弹舱都没有看到,武器全部依靠外部挂点。四代战斗机最大的优势就是隐身,而没有内置弹舱等于在起点就落后了一大截,谈何超越?

AMCA战斗机想使用印度自制雷达很难

其次,印度AMCA是一款中型战斗机,中型战斗机与重型战斗机相比,作战半径、载弹量都有明显差距,而且这是先天性上的差距,只要项目确定后期想改都没法改。AMCA战斗机若想进行远距离作战只能依靠副油箱,而挂载副油箱不仅会进一步挤压本就不大的载弹能力,对战斗机的隐身也非常不利。再者,虽然印度已经研发了一款三代的LCA战斗机,但这款战斗机从发动机到雷达航电再到武器系统全部依靠引进,印度事实上只具备了组装能力,距离自主研发战斗机还有很大的距离。

LCA光辉战斗机

印度工业体系现状还不足以为一款战斗机提供全面的子系统支持,如此一来AMCA战斗机的各种子系统仍然需要从国外引进,事实上印度已经默认了这个事实。印度空军表示AMCA战斗机的前两批将使用与LCA同款的美制F发动机,后续批次使用法国M88航空发动机,但AMCA能不能用上M88发动机还存在很大的变数,因为关于这款发动机,法国已经摆了印度一道。

法国M88航空发动机

印度引进的阵风战斗机使用的正是M88发动机,印度引进的36架阵风之所以价格奇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印度提出了一些额外的要求,比如要求法国转让部分M88航空发动机的技术,以此来帮助印度自制的"卡佛里"发动机得到技术突破,但直到现在关于M88航空发动机的技术转让也没有兑现。道理谁都懂:在印度不会增加阵风引进数量的前提下,如果此时把M88发动机技术交出去,那接下来就彻底没得赚了,如果技术不转让,接下来AMCA引进M88发动机还可以大赚一笔!

LCA战斗机生产线完全谈不上流水化

摆在AMCA面前的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有制造时间的问题。LCA从研发到装备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印度的工业基础太过薄弱,连整合多国零部件进行组装都很困难,甚至LCA吹个风洞都要跑到法国去这类原因,也有在建造过程中印度空军不断提出新的技术要求导致LCA一改再改迟迟无法定型的原因,目前来看研发LCA研发时面临的问题,在AMCA上面同样都会遇到,比如已经埋下伏笔的内置弹舱问题。

这个概念图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印度空军怎么也算是一支专业性空军,对于隐身战斗机有没有内置弹舱的影响还是非常清楚,目前在急于获得新型战斗机补充实力的局面下仓促开工建造AMCA,如果建造一半印度空军提出新的要求要让AMCA拥有内置弹舱那就麻烦了,毕竟战斗机重新设计内置弹舱可不是在机腹打个洞那么简单,战斗机内部空间寸土寸金,各种航电设备、电线管路、内置油箱等已经把能利用的空间都利用起来了,如果在后续想加一个内置弹舱,基本等于把机体内部设计推倒重来,难度可想而知!

内置弹仓技术一般国家掌握不了

那么为什么AMCA不在一开始就设计为内置弹舱呢?除了留出空间增加载油量提高一款中型机的航程因素外,更大的原因还是技术问题。内置弹舱并不是在机腹挖个坑的问题,内置弹舱还必须要做到关闭时严丝合缝不会对隐身产生影响,其次还要具备在超音速状态下发生空空导弹的能力,而在超音速状态下开关舱门和发射导弹,弹舱结构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力,会产生舱门变形、重心变化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对飞机大梁都有影响,因此战斗机内置弹舱实际上是非常考验战斗机设计和材料制造技术的,这也是韩国等明知道内置弹舱更好但没有采用的原因。

武器外挂会破坏隐身性能

整体来看,AMCA战斗机不仅算不上是一款完全意义上的四代隐身战斗机,其建造周期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没有掌握完整的三代机制造技术的情况下就展开四代机的制造,这种跨半代以上的发展模式会给AMCA战斗机的研发制造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有网友疑问:制造LCA用了三十年,制造AMCA三十年够不够?这个疑问是完全有道理的!而如果AMCA的建造再耗时二、三十年,届时五代机都满天飞了,那个时候的AMCA就像今天的LCA一样,可谓是生不逢时、黄花菜都凉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shuilian.com/hhdsljz/12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