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葵有蔬菜王之称,其嫩荚肉质柔嫩,含有由果胶及多糖组成的粘性物质,使黄秋葵有一种特殊风味,口感爽滑;一般可炒食、做汤、腌渍、罐藏等。除嫩果可食外,其叶片、芽、花也可食用。黄秋葵的粘性物质,可促进胃肠蠕动,有益于助消化,益肠胃。黄秋葵在我国引种的时间不长,范围也极小,主要用于出口日本等地。目前发展黄秋葵生产出口的潜力很大,同时每家每户栽种几棵对改善日常生活,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秋葵适应性强,生长旺盛,很少有病虫危害,种植黄秋葵简单易行,花工不多,用种少,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现将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1、播种育苗

(1)直播法黄秋葵多行直播。播前浸种12小时,后置于25~30℃下催芽,约24小时后种子开始出芽,待60%~70%种子破嘴时播种。播种以穴播为宜,每穴3株,穴深2~3厘米。各地应在终霜期过后,适时播种,先浇水,后播种,再覆土2厘米左右。直播每公顷用种10千克,育苗移栽每公顷用种3千克左右。

(2)育苗移栽法北方地区多于3月上中旬在阳畦、日光温室播种育苗。床土以6份园土,3份腐熟有机肥,1份细沙混匀配制而成。播前浸种催芽,整平苗床,按株行距10厘米点播,覆土厚约2厘米。播后应保持床土温度25℃,4~5天即发芽出土。苗龄30~40天,幼苗2~3片真叶时定植。最好采用塑料钵、营养土块等护根育苗措施,培育适龄壮苗。

2、田间管理

(1)间苗破心时即第一次间苗,间去残弱小苗。2~3片真叶时第二次间苗,选留壮苗。3~4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

(2)中耕除草与培土幼苗出土或定植后,气温较低,应连续中耕2次,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第一朵花开放前加强中耕,以便适度蹲苗,以利根系发育。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加快,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封垄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夏季暴雨多风地区,最好选用1米左右竹竿、或树枝插于植株附近,防止倒伏。

(3)浇水黄秋葵生育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播后20天内缺水时宜早晚人工喷灌。幼苗稍大后可机械喷灌或沟灌。炎夏季节正值黄秋葵收获盛期,需水量大,地表温度高,应在早上9点以前,下午日落后浇水,避免高温下浇水伤根。雨季注意排水,防止死苗。整个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

3、肥水管理

黄秋葵为耐湿性植物,植株高大,需水较多,在出苗和定苗后应各浇一次水;开花坐果期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高温天气,采果盛期,需水量大,更应保持水份供应;但雨水过多时,应及时排水,以免造成涝害。黄秋葵生长前期需氮肥较多,中后期需磷钾肥较多,其生长期要多次追肥。可结合浇水每亩在定苗、结果和盛果期分三次追施尿素15千克(第二次追肥起还需要加入磷、钾肥配合施用),以促丰产。

4、病害防治

疫病

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在3月中旬温度通过15℃以后开始播种,当幼苗长20cm以后,疫病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使茎变细并呈褐色,致全株萎蔫或折倒。叶片染病多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渍状不整形病斑,扩大后转为褐色。防治:抓住发病初期用72%锰锌·霜脲WP(克露)倍液或69%安克锰锌WP倍液或64%杀毒矾WP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WP倍液隔7~10天喷雾1次,防治2~3次。

病毒病

病毒病是黄秋葵生产上主要病害,根据种植调查成株期比苗期病重。发病时间一般在5~9月。植株染病后全株受害,尤其以顶部幼嫩叶片十分明显,叶片表现花叶或褐色斑纹状。早期染病,植株矮小,结实少或不结实。防治办法:不从病田留种,选用抗病品种,发病初期用5%菌毒清WP~倍液或20%病毒AWP倍液或15%植病灵倍液或83增抗剂倍防治3次,隔7~10天1次。









































白癜风怎么办呢
白癜风怎么办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shuilian.com/hhdslpf/4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