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歌里,做一个月的孩子
文 郭歌 你读过孩子写的诗吗?像是何其芳笔下”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清清亮亮。 一个月来,我每周二晚上都悄悄潜进“陈思呈儿童诗歌课”,当一个回到童年的小朋友。这是一个我从未进入过的诗世界。 班里的每一个孩子似乎都是天生的诗人,就等着这样一堂课,来开启他们的诗歌宝库。诗歌宝库,真是陈旧的词语。实在惭愧,我没办法写得像他们那样鲜活。 九岁的李宇翔小朋友被草叶划破了手指,于是他写道: “小草很锋利, 一动一下划破了手指。 那时候我不知道伤心, 直到现在才知道。” 七岁的糖糖带着韵律描述”什么是诗“: “我知道什么是诗 诗就是外面下雨 我和妈妈抱在一起 旁边有狗 还有仓鼠皮皮” 还有机智的小凯,他十一岁的时候去加拿大探亲,随口就说出了这样的句子: “我想用冷冻枪 从水的源头开始,围成一堵墙, 再到水的下游那里 将尼亚加拉瀑布冻起来。 如果这样 我还想把太平洋也冻起来。 我可以在上面滑冰, 从中国滑到加拿大 去看我的乐高工厂。” 上面的分行系我所为。我想起冰心最初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小诗,也本是散句而已,被编辑分了行,就成了“诗”。 他们不懂技巧,却自然而然就写出了从来没有人用过的比喻: “妹妹的脾气很臭,像一条臭袜子,这条袜子让妈妈单纯了,还说洗洗就好了。”(李宇翔,九岁) “幼儿园里有个小男生很帅,他笑起来让你觉得直线转弯了,而且那个弯是直角转弯。”(梓鹿,八岁) 他们还给图画配上小诗,让你简直以为是绘本自带的配文: “秋天来了, 叶子黄了, 山也在变黄, 好像全世界都在变黄。” ——李宇翔,九岁 图片来自绘本《找死的兔子》 我喜欢死, 可是。。。 我试过上千种方法, 只有一次成功, 我不明白, 为什么别人不想死, 要是他们想死, 也许会告诉我一些更好的方法吧 ——梓鹿,八岁 我今待到九月六 满园尽是黄花 如今黄花已去 又是一年 ——李元焯,十二岁 从最后一首小诗里,我居然读出了京剧开场白的味道,想象着一个俊俏武生,背上插旗,跑着圆场亮相,最终定格在一个鼓点上。 让我们再来读更多: 妈妈的手香香的 妈妈做饭 妈妈的手香香的 妈妈洗衣服 妈妈做草莓酱 手上粘到红红的 我舔一口 妈妈的手甜甜的 ——糖糖,七岁 我喜欢这种倒错感,如若是成人,大约要写”妈妈做饭/妈妈的手香香的“了,因为这是因果关系。可是为什么不是因为妈妈的手香,饭菜才能变得香香的呢?妈妈的手有魔力,孩子的诗也是。 小雨滴跳下来 跳到屋顶响叮当 跳到小河哗啦啦 跳到麦田来睡觉 小雨滴睡完觉 开开心心回家了 ——明淇,七岁 诗里写了一个十分科学而完整的水循环!我就不会想到要写小雨回家——水被蒸发成气体回到天上。大概同成人不同,小孩子的”拟人“是发自内心的,是本就属于他们世界观的一部分。小雨一定要回家的,不然它的爸爸妈妈该多着急啊。 春天收拾行李,走了 夏天开心地来了 她把春天的嫩绿和清凉赶走了 带来了夏天的深绿 带来了夏天的炎热 带来了夏天的花儿 到处都是夏天的礼物 ——小糖果,九岁 虽然夏天带来的是“炎热”,还赶走了春天的“清凉”,但是小糖果还是坚持认为这些都是夏天的“礼物”。对啊,其实不需要什么“儿童节的礼物”,整个大自然都是礼物。 小龙虾呀,小龙虾, 你愿意跟我去玩吗? 玩得开心就玩吧, 小龙虾呀,小龙虾, 累了就歇一会吧, 不累就继续玩吧, 小龙虾呀,小龙虾, 困了就回家睡觉吧, 不睏就开心地玩吧。 ——梓鹿,八岁 试问有几个成年人真的可以”累了就歇一会吧,不累就继续玩吧“?这句话其实跟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甚至陶渊明的”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其实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想把孩子们的这种神奇能力,带给你。带你回到童年,写出你错过的那些诗句。 爱小珍是参加了儿童诗歌课的一个大人,她在报名表里写“陈老师,我想在你的课上做一个小时的孩子”。第一节课后,有一个作业是“说说生活中有诗意的场景”,爱小珍的答案是“在这个地方,二十八岁的自己,假装自己八岁”。 然后,她真的就写出了清亮的诗句: 窗外的雨又开始自恋了 你听 一会低音吟唱 一会高亢Rap 唱到激动的地方还要敲几下锣鼓 吓得 我的房子震了一震 吓得 我的梦从远方跳回来 那么不如就不要跳回来,跟着我们一起梦回远方,在这个纷乱世俗的社会里,给自己一个月,当一个写诗的小孩子。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呼吸,也用诗句来描绘这个世界。 如果是曾经也是一个小孩子的你的话,一定可以的。如果你现在已经有了孩子,你更加能和他一起体会这种感觉。 说写诗,其实是取其简短。确切地说,包括诗,也包括一些像诗一样的片断、小文章,甚至包括一些照片的配文。微博、朋友圈使这种片断化的写作成为最实用的选择,而事实上,这样的片断,完全可以是一首高蹈隽永的诗,或者说,在每一个我们为自己纪录的片断里,都应该是自己的诗篇,我们应该做自己的诗人。 把自己身上诗人的那部分识别出来,把自己身上诗意的那部分召唤出来。 诗意发掘带领人 陈思呈 专栏作家,广东省作协成员,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shuilian.com/hhdslpf/6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立冬烹煮菊花茶,换得数行诗璞石教室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