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清明前后,很多市民都会到烈士墓园缅怀先烈。但昨天,在广州烈士陵园内举行的一场自发祭祀活动,却引起了不少争议......

●●●

事情是这样的。

昨日,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里,一场以广汉会人员为主体的祭祀礼,在圆拱形的烈士陵墓前举行。

现场部分人员身穿名为“玄端”的古代礼服,对圆拱形陵墓进行了迎神,奠帛,初献、亚献、终献等“三献礼”,礼成后,并和广州陈嘉庚纪念中学国学班的同学们,以传统吟诵的方式,齐诵屈原所作《国殇》,以表达哀思。

之后,市民和同学们将手中的菊花放于墓前。整个祭拜礼过程中,现场参与观礼的市民有近人。

现场的汉服大军声势浩荡

这样的祭祀仪式马上引起争议。现场一位自幼在广州长大的市民很不理解,“我们读书时来广州烈士陵园拜祭烈士,都是戴红领巾,敬献花圈,还有送上亲手折的白色小花。可眼前,拜祭的男子手拿那块叫朝板的东西,是古代臣子上殿面君王时的工具。怎么可以用在对烈士的祭拜上?烈士非帝皇,他们有自己的信仰。这样的祭典活动合适吗?”

备受质疑的朝板

一位广州执信中学从事历史教育的蔡老师认为,从纯文化层面来说,他们手上拿的朝板(也叫“笏”),既是上朝的用具,也是道教的法器,五仙观是道观,所以这种仪式在五仙观举行才算比较合适。同时,让孩子们齐诵屈原的《国殇》以表哀思也不合适,“屈原死得壮烈,但不是革命先烈,他忠于楚怀王,因不得志而死,今天可以从爱国者的角度歌颂屈原。”

●●●

到底是坚守传统还是张冠李戴?

晓蛮查询到,广汉会是“广州市汉民族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的简称,是广州市热爱汉民族文化,倡导汉服复兴的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组成,创立于年,原名“广州市汉民族传统文化研习会”,于年5月10日召开成立大会,注册成为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

这已经不是该组织第一次举行这样的汉服祭祀活动了。去年清明,他们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也举行了类似祭祀活动。

没错,穿的也是汉服。

昨天晚上,晓蛮联系到广汉会会长唐糖女士(网名),她说,之所以在清明节期间用汉民族传统祭祀礼仪,是希望通过仪式感,增加民众对清明的认知,吸引他们对传统文化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shuilian.com/hhdslpf/8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