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原来孩子王的故事,也能得鲁迅文
文/陈馥清情感 今年文学界有一件盛事,也许文学爱好者们都知道,鲁迅文学奖于年8月25日公布。四年一次的鲁迅文学奖,迄今已是第八届,获奖作品中庞余亮的《小先生》赫然在列。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杜丽形容《小先生》是一本“泥土里生长出来的书”,著名作家赵丽宏称它为“中国版《爱的教育》”。 作者庞余亮,江苏泰州兴化人,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泰州市文联主席,泰州市作协主席,扬州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 前不久参加一个线下写作训练营,有幸听了庞余亮老师的两节课。 学员们知道授课老师中竟然有一位是刚获得鲁奖的大神,一时间都争相上网下单《小先生》。线下学员几乎人手一本,带到现场请庞老师签名。 就这样,我不但见到小先生其人,听了小先生的课,还有小先生亲笔签名的书。这是我下单最快的一本书,也是我收藏的第一本有名家签名的书。 《小先生》拿到手,迫不及待拆开快递外包装,书的封面有清新养眼的绿,像极了乡村学校那朴素清新的底色,上面撒满了五瓣的小白花小黄花,像庞老师的一个个调皮的学生。 《小先生》的内容基本都是发生在学校内的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那个简陋贫困的乡村学校,那些调皮惹祸的学生,朴实善良的乡亲,枯燥乏味的教学生活,在小先生的眼里都是立体生动的,被他剪成了一朵又一朵窗花,呈现在读者面前。 让每位读者都会倍觉亲切,会遥想起自己惹祸不断的小学年代,那些偷鸡摸狗的快乐时光,嘴角会不由自主地挂上会心地微笑。 《小先生》文如其人,看似朴实无华,实则满腹经纶,平静的湖水内暗流涌动。庞老师擅长用最平静的语气说出让人最意想不到的话,俏皮风趣处能让人笑出眼泪。像位讲故事的高手,听众笑得前仰后合,他自己却波澜不惊,一本正经。 书中有多篇文章读来让人感到作者的奇思妙想,像神奇的浪花一样,比如《八个女生跳大绳》、《晚饭花的奇迹》等。 但令我叹为观止的是整个海洋,下面我想多维度来拣拾一下《小先生》那些躺在沙滩上的小贝壳。 1.取材广泛 庞老师在兴化这所乡村学校从18岁一直工作到33岁,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他用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爱怜的口吻写了一茬又一茬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调皮捣蛋的,特立独行的,老实巴交的,残疾生病的小学生;写会修理术的老教师,写既严肃又善良的老校长,写拙朴的家长;写闯进学校的家畜,写学校的飞禽走兽。写树,写花,但凡与学校有关的,站在学校能看到的,收尽小先生的眼里,皆成文章。 尤其是写那些闯到学校的不速之客,用轻松诙谐的语调写出来,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在《鸟粪处处》与《编外学生记》里有很多这样的有趣的描写,“只有那些鸟儿,它们当仁不让地成了乡村小学的旁听生和借读生。清晨也来上早读课,不过它们的纪律不太好。每天晚上学生们都放学了,它们理所当然就成了住校生。叽叽叽地上晚自习,久久也不能安静下来。” 2.对学生的拳拳爱意和包容 八十年代的乡村小学生还是幸福的,他们没有城里孩子上学压力大,课后没有没完没了的补课和才艺学习,他们就像自由生长的野草,无拘无束。《小先生》里写许多调皮孩子惹祸的故事时,也侧面描写了老师对待这些孩子的爱心和包容。 《风车上的孩子》里那些偷玩风车,玩得下不来的孩子;《野峰巢》里逞能摘野峰巢,脸被蜇肿的孩子,《光膀子的老师们》里河堤上有学生的一只凉鞋,面对孩子们有危险时,面对这样一群调皮得惹出大祸的学生,校长和老师尽管气恼,可又心疼,总是不顾自身的安危,第一时间去抢救孩子,像父母一样去真正地心关爱孩子,而不是责怪处罚。 《哭宝》里有个被校长称为“林黛玉”的学生,遇什么事都爱哭,就是这位哭宝创作了一部武侠小说,小说里把自己写成了武功最强大的王,把校长写成了一个卖老鼠药的,而小先生则成了他的一个烧火的仆人。面对这样的学生小先生真是哭笑不得,非但没有责罚,还挖掘了他的写作天赋,推荐这个学生参加作文大赛,并因此获奖。 《乡村小天才》写一个爱画画的学生,在学校外的墙上画画揶揄校长和小先生。每遇上这种无头案,也是真不得假不得,尽管生气得很,最后也只好不了了之。做孩子王真是不容易。 3.教学上的无为而治 《小先生》里有很多写调皮学生故事时,顺带写了怎样管理调皮学生,那些生动有趣的与学生“斗智斗勇”的小心机里,透露出小先生教学管理上的智慧和善良。 《口琴与勾拳》里处理咬人的男生时,“我这次不客气,要求那女生也咬他一口。”对待对口琴骂人的男生,“他吹我名字时脸上那份得意劲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来的。对于这种事,最好不管,你越管,他就越乐。” 对待《黑板上面的游动光斑》里捣乱的学生,“我知道我不能生气,我一生气那个躲在阳光背后的学生就会吃吃地发笑。……后来我猛然一转身,终于看到了那个制造游动光斑的少年。……我想笑,但还是拼命忍住了。” 《乡村小天才》里小先生发现学生画画丑化他时,“我知道不能在班上说这事,越说这“作品”会被迅速复制,我只是用地上的红砖块在我身边加了一只狗。 《小小的修理》里则讲了老教师的修理术,其实是一种体罚学生的方法。而小先生不愿体罚学生,他的修理术就是让学生站办公室、抄书、带家长。但遇上实在太调皮的学生,“所以有时我也无奈地利用他们的“修理术”,把调皮的学生送给办公室的老教师去“修理”。我一堂课上回来,那些学生就被我修理得服服帖帖的了。” 搭班子的老教师农忙回家时,班上的纪律就乱了。一天内发生了两起打架事件。“我们班的班长对我说:‘先生,先生,你不狠。’我想其实我已经够狠的了,连桌子也拍了,嗓子也哑了,怎么狠学生才怕呢?老教师的那一套我怎么学也学不会的。” 4.艰苦单调的乡下生活 《小先生》文中多次间接描写到乡村学校生活的单调枯燥,条件艰苦的细节。 《今天食堂炒粉丝》一文就说尽了老师们乡村生活的辛酸和无奈。食堂没有厨师,“值日的伙头军就是第三节第四节没有课的老师。” “有时候校长兴致好,他就提出大家‘拼伙碰头’,我们的食堂会一下热闹起来,……还有口锅里的葱花已散出了香味(炒粉丝肯定要的),香味在空荡荡的校园里弥漫开来,我听见了很多狗叫的声音,肯定有很多鼻子很尖的狗在黑暗中咽着口水:‘不要再炒粉丝了,不要再炒粉丝了,再炒我们就要打喷嚏了——’ 在声声狗吠中,我们已把菜盛好了(用学生们寄存在食堂里的不同形状的搪瓷盆子),酒也倒好了(村酒厂里自做的大麦烧),满满的一桌,如遇上停电,校长还会点上滋滋直叫的汽油灯,我也不停地咽着口水,我已忘掉所有在生活中积累下来的忧郁,准备和我的那些正眯着眼睛喝酒的同事一起,共赴世界上最幸福的晚宴了。” 看至此,我笑出了眼泪,随即又咂摸出丝丝苦味。透过泪幕,我仿佛看到了小先生们正在聚餐。我的初中学校一个也有这样的食堂。 相信《小先生》最能引发已成中年人的共鸣,引发他们的集体回忆,他们的小学就是这样的乡村小学,他们也许正是书中故事的主人翁。 《小先生》可以让他们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暂时放下眼前的苟且,平复一下焦虑,让疲惫的心得到治愈。 含饴弄孙的老年人,读《小先生》后心情会更愉悦,“返老还童”一把。 不用说,《小先生》更是一本适合老师和学生阅读的书。 我是 陈馥清情感,一位爱读书,爱写作的天秤座女子,与你聊人生情感,说人间百态,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shuilian.com/yhhdsl/11432.html
- 上一篇文章: 看饿了这些三明名小吃,风味独特,道道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