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留言福利

寻味江南·黄鱼馆的招牌挂上没多久

店里踱进来了一个杭州大爷

指着水缸里的三条大黄鱼问老板朱进:

“这是野生大黄鱼?”

朱进苦笑:“现在是禁渔期,怎么敢?”

鱼是养殖的

但店里养着鲜活大黄鱼的馆子依然少见

这家养着活黄鱼的店就是寻味江南·黄鱼馆

前身寻味江南

年轻的读者可能不知道,它当年有多火爆

↓↓↓

印象中城南五柳巷一片向来出产“传奇小店”

店铺小小个,生意却火到爆

而最热闹的该是5年前

那时候是真卧虎藏龙

有一家,地图都寻不到,名为寻味江南

每天傍晚都人耷拉着拖鞋朝他家走

游客慕名寻来,问店在哪儿

街坊:“你望过去,门口人守最多的那家。”

那时的寻味江南只有6张桌子,2个包厢

一直到凌晨才陆续腾出了空

想撞一个日子去吃?不好意思,卖完了

卖得脱销的面拖小黄鱼

趁热入口,能听到清脆的“咔嚓”声

鱼肉嫩得像豆腐般滑进了嘴里

从头啃到尾,最后连鱼骨头都吃进去了

那时,玉皇山路上的老杨小黄鱼名声大躁

而寻味江南与之相较一点不输

多少老客对夏天的回忆

都是啤酒和寻味江南的面拖小黄鱼

做着做着名气响了起来

林秋离(林俊杰的老师)、杨迪、方文山…

也被朋友带到店里吃饭

那时,明星也是真爱钻进街头巷尾尝美食

按理寻味江南该顺风顺水,做大做强了?

不是的!

过去5年,寻味江南从五柳巷搬出,到市中心

又从市中心搬到城东,几经折腾

最近我们才从老板朱进那儿得到确切消息:

“寻味江南·黄鱼馆开业了!”

新店装修了近7个月,朱进思考了7个月

他到底要做什么样的餐馆

想了半天,决定做主打黄鱼的正宗宁波菜馆

于是有了寻味江南·黄鱼馆

喊出做黄鱼馆的底气,朱进攒了5年

水缸里养的鲜活大黄鱼

和上海黑珍珠餐厅货出一家

那可是一家人均+的餐厅啊

而朱进定义自己是街边小馆

所以在他店里吃会比它便宜很多

老大爷口中的野生大黄鱼

等过了休渔期,寻味江南也会上

那批鱼就更厉害了,和某大店同个货源

在杭州想吃性价比高的黄鱼,认准朱进就是了

而朱进,真的是我见过最热爱厨房的老板了

过去5年,尽管寻味江南一直在搬地址

但是他一门心思铺在了灶前

死磕出了初级厨师证书,高级厨师证

带着团队,去象山吃当地渔民做的海鲜

搬新址的寻味江南是不是能复刻当年?

朱进的厨艺又有什么长进?一起来看——

认真介绍下,寻味江南·黄鱼馆老板

朱进,80后,宁波镇海人

厨房分爱好者

起初安稳在国企上班,时常犯厨瘾

索性瞒着父母辞职下海开馆子

起先大家都质疑他是不是一时兴起?

但看他在厨房待了5年,依然兴致勃勃

才明白,这人是真的热爱烧菜

我在厨房逮到他时,还穿着那身标志性的黑色袍子

手一点点旋着锅,均匀着火温

和我们似的,直到今天朱进

还在怀念斗富一桥那家店

“我们几家刚开店时多清冷

那会儿老董茶食的生煎包

行周末推荐了我们,稿子刚发出去电话就响了

一连响了一个礼拜。”

是他们集体带动了五柳巷的人气

又因为种种原因飘散到了杭州各个角落

寻味江南老店

房租没谈拢

朱进一气之下搬到了武林路

后来又从武林路搬到了如今的运河映巷

朱进说,他是小餐馆

没办法进shoppingmall这些贵的地方

好在这么多年做下来,回头客越攒越多

甭管去哪儿,都有人寻上门来

新店比老店宽敞,三层

二楼接散客堂食、三楼是5个包厢

包厢不设最低消费

新店还有老店没有的大黄鱼

我这回尝到了花雕鸡汤清蒸黄鱼

那鲜甜的口感

美妙得像有无数的芭蕾舞者在舌尖跳舞

宁波靠海,城市内又多河流湖泊

所以,河鲜、海鲜都很富足

黄鱼、蛏子、黄泥螺、鲳鱼、梭子蟹…

这些光念名字就忍不住分泌口水的尤物

对宁波囡囡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

但是,像大黄鱼嘛,还是有点奢侈

目前寻味江南大黄鱼的做法有三种:

雪菜烧、花雕鸡汤清蒸、年糕烧黄鱼

都是地道宁波味

有多地道?拿雪菜烧黄鱼来说

找正宗的宁波雪菜还不够

朱进特地从老家灌来了雪菜汁

我这次选了更本味的花雕鸡汤清蒸

用来清蒸的黄鱼此前已在花雕、盐里腌制过

你看,好的黄鱼,即便经过了腌制

鱼的眼睛仍然是干净的

鱼身的光泽度也很棒

而翻过身来肉脯还是柔白、完整的

这样的黄鱼无需大费周折

淋上花雕酒上蒸笼蒸熟便是人间至鲜

蒸熟后拿出来

放上姜丝、葱丝、淋几滴白酱油…

浇上热油的那刹

听得“刺啦——”一声,香味窜到了鼻尖

等到它端上了桌

全桌人照理要抢起来

抢什么?鱼肚!

花雕鸡汤蒸黄鱼:元/份

鱼肚就是鱼膏

轻轻剥开鱼肉,露出光感更好的那块便是

嫩滑得和豆腐似的

有些名贵的餐厅,服务员都会礼貌询问:

“我们今天的鱼肚是给哪位享用?”

你看,宁波人果然会吃不是么

但我们是在寻味江南,那就抢得过抢咯~

抢不到鱼肚的人么,安心吃鱼肉

说鱼肉吹弹可破、入口即化的都是大实话

只是这么形容会让人觉得词汇匮乏

我觉得,以后我对黄鱼的要求恐怕要提高了

诶,又给花呗找麻烦了啊!

雷达网带鱼、酒酿鳗鲞

也只有他俩能和黄鱼有得一拼

雷达网带鱼:88元/份

宁波人吃带鱼只认雷达网带鱼

嘴刁到非雷达网不吃

雷达网带鱼说的是当渔网捕到鱼以后

船身像雷达一样开始旋转

这样一来,继续留在网里的都是更肥厚的

佩服渔民的智慧吧?

这样的带鱼,清蒸便好咯

肉特别嫩

嫩到几乎很难夹起来一整块

另一道令人念念不忘的菜是

酒酿鳗鲞

鳗鲞这食材本来是秋冬季的风物诗

和酒酿搭配到了一起

清爽、甜糯…倒有夏时令菜的风味了

酒酿鳗鲞:68元/份

压饭榔头:醉泥螺、蟹糊

宁波人的倔强都在这里了

都说宁波菜的特色是咸鲜咸鲜的

起初我也是不解

宁波汤圆、年糕都是软糯至极的物种

直到尝到醉泥螺方才明白这“咸”的奥秘了

寻味江南的醉泥螺保留了宁波本味

香甜脆嫩,咸中又藏着鲜

醉泥螺:68元/份

蟹糊,状如凝膏,色泽黄润

蟹糊的雌雄有讲究

寻味江南这一份用了两公一母

很多杭州食客吃了醉泥螺和蟹糊都会问:

“会不会太咸了?”

宁波蟹糊:88元/份

朱进遇事都谦虚

但对于生腌品保留了宁波人最后的倔强:

“老祖宗传下来的腌制手艺自有它的道理

生腌品,不咸不醉怎么能杀菌?”

其实宁波人吃生腌品还有一个窍门

蘸米醋,能缓和一下咸

还有过饭,不然怎么说他们是压饭榔头呢!

其实认识朱进的人都知道

他当初瞒着家里开的第一家馆子

就是龙虾馆

算来这话也有了7年(暴露年龄)

十八香小龙虾:元/份

现在满大街的龙虾馆

要论谁高谁低还蛮难了断的

我只能说,我很喜欢他们家的龙虾

龙虾的个头在一两左右

看壳又红又硬就知道养了足够长的时间

这样的龙虾肉,在嫩之外多了紧致

皮皮虾就更不用说,宁波人的拿手好菜

我们选择的做法是椒盐

眼下正是皮皮虾季,个头大、肉质饱满

可要趁着好时候多吃几盘

椒盐虾姑:元/份

哈,你知道,我采访的时候以为

一个只想和厨房好好打交道的老板

他的理想会很小

但其实不是的,朱进的理想很大

他和我说,你看杭州市面上的海鲜餐厅

台州菜多,宁波菜少

以前,石浦海鲜、象山海鲜很有名的

他内心底是非常希望甬菜能崛起

这才是他成日泡在厨房的原因

祝他梦想成真,对我们吃货来说

最愿意看到的景象便是餐厅“打架”

这样我们才有更好的食物可以品尝

福利来了

你身边是否一家馆子跟着吃了5年

依然觉得味道如初

评论区1-5,16-20名每人赠送

一份价值元双人套餐

评论截止5月19日中午12:00

(评论排序以行周末开奖助手手机为准

请注意查收开奖回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shuilian.com/hhdslcf/10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