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说黄芪没效果来试试这四款经典汤方
说到黄芪,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是我们生活中最常接触的一种中药。但你知道黄芪有千年的使用历史吗?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黄芪被录为上品,“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黄芪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的功能。但是很多人只知道用来泡水喝,其实想要让黄芪发挥真正的功效,用法远没有泡水那么简单。 在临床使用上,黄芪有生炙之分,炙是用蜜炒。蜜炒后的黄芪温中健脾的力量稍强些,所以内伤气虚的时候可用。 下面给您介绍黄芪的4种吃法,都是千古流传的奇方,总有适合您的方子。 黄芪建中汤温养脾胃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养脾胃、延寿命,用好黄芪就行。 源自《金匮要略》的黄芪建中汤,虽然不及中医十大名方那么有名气,但它在临床运用中,却也展现了它不可忽视的魅力。是温养脾胃的不二良方。 配方: 黄芪15g、大枣10个、白芍15g、桂枝、生姜、甘草各10g,饴糖50g。 制法: 黄芪等六种煎水取汁,入饴糖待溶化后饮用。 功效: 本方以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重在温养脾胃,是防治虚寒性胃痛的主方。 功用主治: 1、久病消瘦 2、胃纳不佳,时寒时热,喘促短气,容易汗出 3、脉虚无力 4、有操劳过度史 黄芪桂枝五物汤温经和血 黄芪桂枝五物汤为温里剂,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效。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临床常用于防治皮肤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木疼痛,属气虚血滞,微感风邪者。 配方: 黄芪9g,桂枝9g,芍药9g,生姜18g,大枣4枚。 制法: 上药,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功效: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当归黄芪乌鸡汤气血双补 配方: 乌鸡肉克、当归5克、炙黄芪25克。 制法: 乌鸡肉洗净,切块,当归、黄芪洗净,一齐置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熟,调味服食。 功效: 气血双补,固肾调精。适用于月经病气血不足、肾虚者,症见经期不准,经量少而色淡,神疲气短,多梦失眠,头昏腰酸,面色苍白等。 黄芪黄豆煲猪脚补气养颜 配方: 猪脚克,黄芪10克,黄豆克,葱姜适量。 制法: 1、猪脚洗净,黄豆泡发待用 2、葱切段,姜切片。锅中入水,把猪脚放入锅中烧开后加入料酒,烫3分钟捞出,再用冷水洗去猪脚上的白沫 3、黄芪放入布包中,然后黄芪、猪脚、黄豆、葱、姜一起放入砂锅,大火烧开,小火慢炖到熟烂,按口味放入调料即可 功效: 黄芪补气,猪脚补充胶原蛋白,黄豆也富含蛋白质以及多种矿物元素,因此此汤可以补气养颜。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shuilian.com/hhdslcf/2876.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草青青诗社第77期诗友合辑
- 下一篇文章: 黄芪的功效,四不喝,五必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