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我上终南山的因缘

?

一我上终南山的因缘,看起来好像很奇特,其实也是必然的,只是比较很深远罢了。从修行的角度来说,这是我接触禅宗佛法之后的延续和进一步深化。从世间法来说,这是由自己的独立精神所决定的。我十六年的自写自印自卖的独立写作和卖书行动,在中国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是一种自觉的独立精神,我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在中国)很少有人走的道路。由于精神上的独立性,必然会和古代的隐士精神相会合。所以,我上终南山是必然的事,是迟早的事,因缘深远。

?

在中国,最早的独立精神就根植于隐士精神之中。而终南山是隐士的天堂,在商周时期就有隐士在终南山居住。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七十二列传之首就写了《伯夷叔季列传》,其寓意可谓深远。下面让我慢慢从头说讲起吧。二年秋天,我和段卫洲大哥去西安卖书,很想去终南山里转,但是由于卖书,一直没有去成。国庆节过后,有一天我们休息,就带着吃的和喝的,从西北工业大学乘公交车去了终南山脚下。同行的人有我、段卫洲大哥和小玉嫂子,还有两个卖书时认识的读者,男的叫金小伟,女的叫雷娟。我们在沣河桥头下车,然后沿着沣河往山里走。最终,毫无征兆地爬上了终南观音山,与山顶上的隐士作家何赫渡老先生相识,成了朋友,并互相赠书,签名留念。

?那一趟终南山之行,历时3天,步行了大概50公里。那是我和终南山接触的开始。

年夏天,我在四祖寺住了差不多50天,做义工,敲钟,当行者。我很勤劳,并且在刚到寺院的时候就对师父们说,有什么事和需要干活,就叫我。在寺院里,我什么都做,在斋堂行堂,洗碗,打扫卫生,摘菜,搬运柴火,和法师收捡废铁,等等。我临走之前,看管经书库房的崇华法师对我说,你想看什么书就自己去拿。我到库房挑了一箱子佛学书籍,他都送给了我。我用物流公司把这些经书发回北京,然后去江西看我的朋友慧刚法师。我在他所在的瑞昌市九莲寺住了一个星期,就回了北京。

?

我在南方的寺庙里一共住了大概两个月,回到十三陵献陵村租的院子,感觉红尘扰扰,我有一种强烈的想要离开的感觉。在十三陵住了二十来天,母亲从四川回到了老家,父亲打来电话让我回老家一趟,说有要事相商。我回到老家,原来是父母要离婚,我劝说不了,也没法阻止。从小到大目睹过他们之间的争吵、打闹和分居等矛盾,不想再看到他们之间继续互相伤害,所以没有阻止他们离婚,并随他们一起到偏关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在写离婚协议书时,他俩还争执不下,我实在不忍心母亲再受委屈,就主动为他们写好了离婚协议书。现在看来,我当时不应该干预父母之间的婚姻,应该让他们自己解决。三父母离婚后,我和母亲坐同一趟汽车去了太原。到了太原,我和母亲也是坐的同一趟火车。我在临汾下火车,再转乘汽车去韩城参加准提法会。母亲回四川,在德阳下车。当时,正好首愚法师在陕西韩城举办准提法会,为期一个星期。准提法会结束之后,我去了西安,准备上终南山踩点,然后住山静修。我已经受了五戒,在寺院生活过一段时间,对修行也已有一定认识,再加上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估计在山上住山静修没有任何问题。

?

我在西安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到大雁塔乘去终南山脚下的公交车。我提前问好了路线。两个小时后,公交车把我拉到了秦岭野生动园门口。下车后,我向人打听沣峪和观音山在哪里,怎么坐车。有人告诉我说离这里还有很远的路,也没有公交车可以到达。于是,我花20元钱,打了一辆三轮蹦蹦车,让司机把我送到沣峪口。半个多小时候后,到了沣峪口,下车,我依稀感觉能和记忆中的印象对上。这时已是中午,太阳烤在当头,我在路边一家凉皮店坐下来休息,吃了一碗凉皮,一碗面条。吃完饭,我在路边拦车进山。

这时,老徐给我打来电话,说他昨天晚上梦见我上终南山修道去了。我说,我现在就在终南山的南天门,正准备上终南山住山读书、静修。他听后,惊讶不已!

??等了半个小时,没有拦住一辆车。我机灵一动,开始念刚刚学会的准提咒,刚念了两三分钟,一辆出租车就停在我面前。上车后,和司机聊天,才知道这是一辆陕南宁陕县的出租车,刚把乘客送到西安,现在要返回。我到观音山,正好顺路,他只收10元钱。一进沣峪口,气温就降下来了。看样子刚下过雨,河道里水流奔涌,四面青山环绕,半空中云雾缭绕,植物翠绿如洗,空气清新凉爽,洗人心肺,清脑醒神,我拿出相机开始拍照片。?

到了写有“观音山风景区”几个大字的石崖边,我下了车,背着一个包,提着一个包,开始爬山。一路上,我汗流浃背。与三年前不同,此时,我已是一个虔诚的佛弟子,每经过一个寺庙,我都会进去上香磕头拜佛,往功德箱里塞几块零钱。当我爬到山顶时,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由于在山顶岔路口我没有看清路,结果走到了南雅古寺。寺庙里正在过庙会,人很多,很热闹。我向寺庙的管事者说,我是来找作家何老先生的,他们告诉我何老先生有事下山了,听说去了新疆,过几天就回来,并建议我住下来等。于是,我就住在了南雅古寺。四第二天,开始下雨,一连下了三天,我只好待在南雅寺里等。有两个可爱的小女孩和我玩,我给寺庙里的人拍了很多照片。晚饭后,应他们的邀请求,我给他们念《金刚经》和晚课。

?

第四天,天终于大晴。我去岱顶转,听说何老先生回来了。我在观音正殿见到了他。由于三年前我来过山上,还送了自己的书给他,所以,我一说他就想起来了。我和他说想到山上住山静修,他很高兴,建议我住西景池。我同意后,当天下午,他就带着我去西景池见了社家,向社家介绍了我的情况,几位社长也同意我住在西景池寺。从此,我又多了一个职业,终南山上的看庙人。看庙人这个职业,在很古老的时候就有,巫术时代就有。它的准确名称应该叫庙祝,就是住在寺庙里看管香火的人。

?

看管寺庙的人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看庙人最好是佛教道教的信仰者,清净修行的出家人和在家人最好;第二、每天把寺庙打扫干净,早晚给佛菩萨各上一炉香;第三、把寺庙里一年要用的柴砍够;第四、把上山烧香拜佛的居士招待好,安排他们吃住;第五、看管好寺庙,东西不能丢失,不能损坏;第六、注意安全,注意防火,有什么事情第一时间向社家汇报;第七、寺庙里每年夏天要过两个庙会,分别是农历六月初一和六月十九,庙会期间的收入归社家所有,其它时间的收入,归看庙人所有,可以自由自配。第八、社家给看庙人提供住宿和米面油等生活必须物资。第九、最少看一年,能住的时间长更好。

?

和社家商量好后,我把行李从南雅寺搬到了西景池。我在西景池住了大概一个星期,就和社长们说,我要回北京取一些书和其它东西,并答应在10天后回来,尽量在第二个庙会过完之前赶回来。他们同意了,于是,我就回北京取东西。回到北京,我和段卫洲和孙学春说了自己打算上终南山住山静修。他们也没说什么。我在北京住了七八天,收拾好东西,与他们告别,去了西安,上终南山。从此,我住在了终南山上。

?

我清楚的记得,上终南山那天万里无云。第二年的夏天,在刊印古体诗集《空灵之音——终南山诗稿》时,我写了一篇名为《万里无云上终南》的文章。作为序言,印在了诗集的最前面,见本文后面附录。而诗集的开篇便是《独上终南上》:独上终南望秦都,暮日褪去明月浮。茫茫乾坤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附录:

万里无云上终南一年农历六月十九日(公历7月30日),我别了友人段卫洲、孙学春和曾军大哥,离开燕山天寿山下炎热难耐的十三陵献陵村,上了清凉无比的终南观音山。在这之前,我上过两次终南观音山。第一次是年10月26日。在西安卖完书,很累,想出去转转。于是,第二天早上就搭了一趟去终南山脚下的公交车,在沣峪口下车后,沿着公路漫无目的的走。一直走到天黑,最终走到了观音山。同行的还有四人;并且如命运安排般地结识了观音山人——何赫渡老先生。当时他已经在山上住了四年,正在写《黑豆》。我们一行人在观音正殿里住了一晚。第二天走时,我把拙作《梦之旅》送了何老先生一本,并签字留念。(关于这次上终南观音山的经历,我在年写过一篇文章《终南山之行》,收在了当年的随笔《去家乡之路》里。)不想,却为今年的再次上山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是年7月8日。我在韩城参加了首愚法师举办的准提七(传授准提法,共修七天)之后,又上了观音山。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一次上山已经是为正式住山踩点了。

二年7月8日,这又是我人生当中的一个特殊的日子。一切都仿佛安排好了。记得那天早上下着小雨,但我上山之意已决。出去吃过早饭,毅然返回旅馆,退了房,出门乘车,离开了观音庙村,赶到大雁塔北广场,转乘去终南山脚下的公交车。虽然为找车来回折腾了两趟,浪费了不少时间,又被雨淋,但还是赶上了一趟。花了5块钱,过了一个多小时,却把我拉到了秦岭野生动物园。这时,雨已经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渐渐退去。下车后,我打了一辆摩的,又花了20元,约二十分钟后,司机把我送到了沣峪口。传说沣峪口在古时候被称为南天门。

?

我把行李放在入山公路边,拦进山的车。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已经一点多了。我饿了,走进路边一家小店,只卖凉皮,我吃了一碗。后来店主吃午饭,是面条,我向他们要,他们才给我煮了一碗面条。这时,店里还有一个人在吃饭,我见他俊萧刚毅,气度不凡,于是就聊了起来。他是个搞文物古迹修复的,四十多岁,叫余新昆,敦煌莫高窟第96窟那个最大的弥勒佛像就是他修复的。

?他还背了一首他在敦煌莫高窟工作时,目睹奇观即兴写得一首诗——《西行赋》,如下:

茫茫大漠寻无影,唯有莫高千佛动。窟壁紫韵亘千古,三危光环照华魂。并说以后想去敦煌玩,就找他,敦煌研究院的院长是他的朋友。吃完饭,互相留了手机号码。出了小店,我继续到入山口路边等车。太阳炙热,万里无云。半个小时里,一辆车也没有拦住。于是,我机灵一动,我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念起了刚在韩城准提法会上学会的准提咒,祈求准提菩萨加持,让我能拦住一辆车。也许是碰巧,刚念完还不到两分钟,唰!就来了一辆出租车,在我面前停下了。最终,花了10块钱,不到半个小时,我就到了观音山脚下。三我背着一个包,提着一个包,依次经过玉皇坪村、果园庵、三圣寺、东景池、水帘洞,最终到了南雅古寺。每经一个寺庙,我都进去上三柱香,磕三个头,捐几块香火钱。

?

本来我是要去岱顶找何先生的,结果在快到岱顶的那个岔口,也许是由于灌木丛的遮蔽,也许是时隔三年,忘记了。我根本没有看见右边上岱顶那条路,径直向左走去,上了几个台阶,进了石门。石门上有一副对联,我还站着读了一遍。上联无人无我观自在下联非空非色见如来横批佛在世间两分钟后,南雅古寺进入了我的视线。大门上又是一副对联:上联青山翠竹宝僧地下联绿水黄花古佛心横批是隶书“南雅古寺”四个大字一块木匾。当到达南雅古寺时,我已满身是汗,连衣服都湿透了。是夜留宿南雅寺。

?

第二天开始下雨,直到第三天下午才停。第四天,我去岱顶见到了何先生,他刚从新疆访友回来。我向他说明了来意,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就给我安排好了住处。最终我住在了西景池。7月23号,我回北京拿了一些必备之物,30日返回观音山,在西景池正式住了下来。从此,我住在了终南山上。四何先生有诗句云:“非是终南寻捷径,亦非归隐求虚名。”我上终南山,亦是如此。坦白地说,我住山,一是为了休养身体,这些年的四处奔波已经把我的身体拖垮了;二是想静下心来,好好看一看内典,学一学禅定,尝试和体验一下那种超然的生命状态。这本诗集,就是我住山半年多的一部分感受和体验。庚寅岁末于终南明月堂附记:记得刚上山,在南雅古寺留宿那几天,我在弥勒佛背后的木板上,发现了落款为“八七老人”、“了尘子”、“慧阳”的两组诗。一组是《七绝仙诗》,另一组是《七绝仙诗训》,各八首。在这里,我先各录其中两首,以供大家参阅。

?

七绝仙诗其三人世栖息能几秋,白露苍烟看鸿鸥。石畔渔翁歌且笑,一抹夕阳月如钩。其八独倚苍松古寺门,云端秋雁呼黄昏。高空深喜月微现,醉歌古调清心魂。七绝仙诗训其四无药能医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安贫守分随缘过,便是逍遥自在仙。

其五酒色财气四堵墙,多少迷人在中央。若能跳出墙坦外,便得安闲到夕阳。

《梦中梦楼外楼》之《一枚盛大的月亮升起在故乡的高原》等三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shuilian.com/hhdslzz/10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