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张养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 导语:张养浩(-年),字希孟,号云庄,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济南人。元代文学家、诗人、曲家。 张养浩早年勤苦好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后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辟礼部令史,荐入御史台。历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 张养浩在任监察御史时,因上疏论时政而得罪权贵,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因父老而辞官归隐济南云庄。天历二年(年),应征拜陕西行台中丞,赴任途中劳累过度而卒。 01《水仙子·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烟水是江南的特色,烟霭笼罩着水面,增添了几分迷茫和梦幻的气氛。照晴岚是倒映的意思,指江水映照着晴空中的雾气,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两岸人家接画檐:人家是指居住在江边的人们,接画檐是指房屋的飞檐有画饰,像一幅幅画卷相连。这句写出了江南地区的人口稠密和繁华富庶。 芰(jì)荷丛一段秋光淡:芰荷是出水的荷叶和荷花,是江南秋天的代表性景物。秋光淡是指因为荷叶遮挡了阳光,使得秋天的光线显得柔和而淡雅。 看沙鸥舞再三:沙鸥是一种水鸟,喜欢在江面上盘旋嬉戏。舞再三是指沙鸥的舞姿优美而灵动,令人赏心悦目。 卷香风十里珠帘:卷香风是指香风吹动珠帘的样子,也暗示了珠帘里美人的存在。珠帘是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是江南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十里珠帘是指沿江十里都有珠帘飘扬,显示了江南的富丽和香艳。 画船儿天边至:画船是装饰华美的游船,是江南水乡的特色之一。天边至是指画船从远处驶来,像从天边出现一样,给人以惊喜和期待的感觉。 酒旗儿风外飐(zhǎn):酒旗是高悬于店门前的酒家标帜,也叫酒帘或望子,是江南酒楼的标志之一。风外飐是指酒旗在风中招展,像在风外飞舞一样,显示了江南的热闹和欢乐。 爱杀江南!这句用了“杀”字,表示情感的强烈和极致。杀通煞,意思是非常、甚。爱杀江南是指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之情达到了极点,无法自拔。 这首词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代表作之一,写江南水乡的秋色风光。作者用对偶的手法,从大处落笔,先写江上的景色,再写两岸的人家,然后又写荷塘、沙鸥、珠帘、画船、酒旗等细节,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江南画卷。 02《殿前欢·对菊自叹》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 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 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景,作者站在西楼,眼前只见一帘淅沥的雨水,遮挡了阳光,使楼内显得阴暗。可怜秋是作者对秋天的同情之情,也暗含了自己的悲哀之情。 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菊花在重阳节后逐渐凋落,失去了原有的美丽和风采。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敬老、登高、赏菊的日子。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也是高洁、坚贞、不屈的象征。作者用黄花来代指菊花,既表现了菊花的颜色特征,又暗示了菊花的衰败和悲凉。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羞愧之情,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如菊花坚强和高洁。他说花依旧,意思是说菊花虽然凋零,但仍然保持着原来的形态和气质。他说人比黄花瘦,意思是说自己比菊花更加憔悴和消瘦。这里他用了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名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借用前人的词句来增加诗意和感染力。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作者把自己的心事告诉菊花,希望得到菊花的回应和安慰。但是菊花不说话,只是默默地为他感到忧愁。这里他用了欧阳修《蝶恋花》中的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借用前人的词句来增加诗意和感染力。 这首词是一首寓情于物、借景抒怀的作品,作者通过对菊花的描写和感慨,抒发了自己对生活和命运的不满和悲哀。他既赞扬了菊花不畏风霜的坚强品格,又自嘲自责自己不如菊花高洁和风流。他借用了前人的名句来增强诗歌的韵味和气势,也显示了他广博的学识和才华。 03《折桂令·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 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 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 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一轮飞镜谁磨?以反问的方式,写出了中秋之夜明月的圆润光亮,引出了作者对月亮的赞美和好奇。 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写明月的照耀范围,表现了月光的无所不在和无所不透,也暗示了作者的胸怀广阔和视野开阔。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写秋天的露珠清凉凄清,像玉一样晶莹剔透,给夜空增添了一层清新之感。同时,也写出了月光洗去了银河的波纹,使之更加平静明亮。 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写中秋之夜的月光比平常更加明亮,照得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月中桂树的影子在舞动。这里用了传说中的月宫桂树作为意象,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浪漫气息。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写作者在欣赏了月光美景后,情不自禁地高声歌唱,向月中仙女嫦娥发问。这里用了嫦娥作为意象,寄托了作者对月亮的敬仰和向往。 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写作者在这样美好的夜晚,感到精神萎靡,只想借酒消愁。这里表现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逃避,也反映了作者与月亮之间的矛盾和悲哀。 这首诗是一首借用中秋之夜的月光景象来抒发自己情感的作品。作者用简洁优雅的语言,描绘了月光的圆润、澄澈、空灵、幽远等特点,创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和氛围。同时,作者也借用传说中的月宫桂树和嫦娥仙女作为意象,寄托了自己对月亮的赞美、好奇、敬仰和向往。 总结:张养浩的词多写弃官后的田园隐居生活,有的流露出对官场的不满和对民生的关怀,表现出一种沉郁、忧愤和悲壮的情绪。他的词语言比较质朴豪放,句式灵活多变,具有口语化、散文化的特点,风格与白朴、马致远等不同。 张养浩的词也有一些写男女之情的作品,但情致清新,语言浅近活泼,没有过多的艳丽和矫饰。 #优质作者榜#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shuilian.com/hhdslzz/12727.html
- 上一篇文章: 干炸黄花鱼,外酥里嫩老少皆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