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手足癣的好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33710.html

中国民间有一句口头禅,相信大家经常说或者经常听到,就是“黄花菜都凉了”。但是这句话也有一个典故,你知道吗?

01

黄花菜都凉了

从前在黄花菜的最大产区湖南以及其他一些地区,每逢重大节日大宴亲朋的时候,摆宴席欢聚,菜式丰富,上菜时出的最后一道菜就是黄花菜。所以,如果在座人都齐了,而你在最后一道菜凉了才来,大家当然会责怪,心里嘀咕,但为了不至于直斥伤及你的颜面,就文绉绉的来一句:”等到黄花菜都凉了”,表示对阁下姗姗来迟的嗔怪。后来就用“黄花菜都凉了”来指过的时间太久了,等的时候太长了,太晚了的意思,既是对迟到的人的批评,又是调侃,不伤人面子。

黄花菜怎么会“凉”呢?据《汉语方言大词典》载,“凉了”可以指“垮台了”、“没希望了”,所以“黄花菜都凉了”,可以理解为“错过了黄花菜这种植物的采摘时间”,比喻时间太晚了的意思。

从植物学的角度看,“黄花菜”又名萱草、金针菜、谖草、宜男花、安神菜,忘忧草,属于萱草科萱草属的植物。萱草属的属名Hemerocallis由希腊文“日”和“美丽”组成,表明像黄花菜这样的植物,虽然花很美丽,但日出而开,日落而谢,绽放的时间很短暂。一旦错过采摘期,就再也没机会摘到了。

文学中也有类似的解释。有人将黄花菜直接看做苏轼笔下的“明日黄花”,即被古人赋予款款深情的......菊花。词中名句“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描述的正是“过时的事物”,与形容别人太慢的含义不谋而合。于是人们认为是老百姓将苏大文豪的微言大义改编成通俗的“黄花菜”流传至今。

还一种说法是:“黄花菜”其实是“黄瓜菜”的误传。黄瓜本来就是凉的,连黄瓜菜都凉了,岂不是太晚了吗?

02

忘忧草的得名

那忘忧草到底是如何得名的呢?

据《本草注》说:“萱草味甘,令人好欢,乐而忘忧。”而据《诗经》记载:古代有位妇人因为丈夫远征,就在家居北堂栽种萱草,借以解愁忘忧,后来被人称为“忘忧草”。

人们用来佐膳的黄花菜,学名为萱草,大约已栽种了两千多年,是我国特有的土产。白居易写过一句诗:“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为他晚年的知己刘禹锡屡遭贬谪的身世予以劝慰。

在50年代,据闻敬爱的董必武同志在公差外地时,寄给夫人何连芝四句道:“贻我含笑花,报以忘忧草,莫忧儿女事,常笑偕吾老”,以此劝慰她勿再为家事多忧。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一棵区区无名小花,本身并无含有任何解忧的元素,只不过在观赏之际,助人转移情感,稍散一时闷,略忘片刻之忧而已。

03

黄花菜的功效

《本草纲目》认为其有“宽胸膈,安五脏,安寐解郁,清热养心”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与人体阴阳消长规律相应,“得阳则,得阴则瞑”。

而萱草花又具有朝开夜合的特性,能顺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入夜则瞑,入昼则寤,古人取其同气相求,同类相应,用其治疗不安寐和忧愁。

黄花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营养丰富。黄花菜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需的养分,其所含的胡萝卜素甚至超过西红柿的几倍。

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性平味甘,微凉无毒,具有健脑、美容、防癌、降压、养血平肝、利尿、利湿热、清热解毒、止血消肿、宽胸膈、通乳、防治动脉粥状硬化、解酒毒等功效。

但黄花菜是近于湿热的食物,疡损伤、胃肠不和的人,以少吃为好,平素痰多,尤其是哮喘病者,不宜食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黄花菜鲜花中含有秋水仙碱,在人体内由秋水仙碱转化为二氧秋水仙碱而使人中毒,应将鲜黄花菜经60℃以上高温处理,或用凉水浸泡,吃时用沸水焯的时间稍长一些,以免中毒。长时间干制也可破坏秋水仙碱。所以,晒干的黄花菜,就可以炒熟放心食用了。

本文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合作请加技术支持:头等舱股份服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shuilian.com/yhhdsl/10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