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碎攒了一年的ldquo道理r
写在前面关于“道理” 特殊的时间节点,把过去一年在日课中记录的“道理”摘了一些整理了一下。其实道理都是自己经历了一些事情后的感受。感受可能是转瞬即逝的,可能是无法沉淀为经验的,可能是无法投射到行为上的。但去感受,有感受,就是在向这个世界延展自己的生命力。而且对于我这种过一年忘一年的人来讲,回头看才发现自己在平平淡淡的时间里曾经如此鲜活。我以为的我和实际一路走来的我之间还真是有太多不一样。继续向前走就是了。 .4.17 今天上了一天的课,就感觉自己还是非常累的。 4.19 对于任何人而言,阶段性的胜利都是一件很有诱惑力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陷阱。胜利来得太早或者太晚,整个过程周期拖得太长,都可能会消磨掉我们奋斗、持续奋斗的勇气和习惯。似乎我对于不断超越自己有一种很深的迷恋。而对抗这种胜利的诱惑的最好方式,是通过庆祝结束、告别这份喜悦,把这份喜悦锁在过往经验中,继续低头向前。当然这样做并不是说自己要拒绝或者忘掉这份胜利。所有的胜利的唯一价值,是在我们深陷低谷的时候,提醒我们,曾经我们勇敢过,补充自己在自我怀疑时、至暗时刻时、身逢绝境时的心理能量,通过关键时刻的记忆,像一束光,照亮我们走出阴霾的前行道路。 4.22 昨天看了胡润的《十三邀》访谈,了解到原来胡润是一个英国人,之前的学科背景是学的历史。他身上最有魅力的一点是他通过自己的事业培养了一种对社会发展的洞察,这种洞察力本质上就是一种可以挖掘的财富。另一方面他在自己的事业边界里有非常多深入的思考,比如中国5年内会诞生十几个万亿级别的企业家;比如中国的能跑出来的企业家大都受过中国精英教育,所以上这些好学校从成功概率上讲越来越重要;比如改革开放后中国白手起家的女企业家出现了严重断层,似乎女性企业家没有像60后那样泼辣和能在市场中和男性一起竞争;比如中国富豪财产的继承问题、圈子问题以及对于他们和后代究竟值不值这么多钱的质疑。只要有3个亿,就可以富过三代,只要有万,人们衣食、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需要可以被很好地满足时,人通常是最幸福的。所以一个人利用自己的专业可以对这个世界多一些洞察,增加人们对某个侧面的世界真相的了解、理解和反思,我觉得就是这个职业、这份工作的贡献,胡润真的是很有研究精神的一个人。特别好。相比之下许知远就差了很多,在很多问题上没有自己的基本判断和见解。人在比自己更高能的对象面前是很容易露怯的。 4.27 要敢于让自己过得舒服。首先自己追求更美好的事物,更轻松的更自由的生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想得美,才能真的美。 最近醒的特别早,基本都是6点多一点就起床了。有些梦想,种下种子自己就会生根发芽。 4.30 上午去参加团体辅导的时候,听其他同学的分享,感觉大家聊的话题有着高度的相似,每一代人都在过着前赴后继的人生,但这样的人生一方面在内耗,另一方面又缺乏乐趣, 相似的人终会相遇。 5.5 把学问做好,回报是很高的。对个人,对社会,对时代,要保留一颗学问之心,求真之心,任何时候,聪明的大脑,精确的洞察都是稀缺又宝贵的东西。 5.7 他给你钱了吗你要帮他处理他的问题?没必要把别人的问题负担在自己身上。朋友之间的亲疏远近非常重要。 在和人聊天的时候,要考虑自己是以什么样的一个角色和身份在和对方聊天,是以朋友的身份还是一个咨询师的身份,这一点一定要确定清楚,身份决定边界。 当我们看一个人的时候,不光要看他的现在,还可以退一步去追溯他是为什么成了现在的样子。很多原因都藏在对方过往的经历里,回头看,回头去理解原因。 不用去预设自己和伴侣的强弱,即使是对方很强势,也没必要担心掩盖住自己的光辉,因为你是注定要发光的人。——和一位亦师亦友的长辈的长聊,从对人的判断聊到亲密关系,从对自己的定位聊到自己做的一些选择,难忘的一个下午。 只要心态年轻,不管年龄多大都可以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努力和有思想的状态。 5.11 人生只有一次的事情,不要错过呀,朋友一生只有一次的事情,不要错过见证呀! 好好享受剩下的时光。——密密麻麻的答辩安排 5.13 做完了答辩PPT,一共页,想要从厦大教育研究院顺利毕业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情。 最近心态很平和,既不特别欣喜也不是特别慌张,就像一汪波澜不惊的清泉一样,可是读博的结果还没下来。经历了此前一波又一波的意外,总觉得有个好结果成了越来越遥远的事情,甚至有一些不好的预感。但我真的尽力了。再怎么样的结果我也需要承担和承受。好吧。这人生。但或许,我还需要再耐心一点。 5.14 早上起床瞬间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的决定会受到我们遇到的人的影响。之前一直心心念念想进教培行业,是因为眼里看到了教培的高薪,后来选择读博,也是很大程度上受到导师的影响。再看身边人,父母是公务员的多半会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做公务员,父母是老师的多半会选择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做老师,或者自己的其他重要他人是国企里的则会影响自己更想进国企,身边创业的人多了,自然自己也想去创业。所以升级我们眼界和思维方式的方法,其实更多是遇到一些眼界更宽、视野更丰富、格局更高的人,借他们的眼睛,去客观衡量和评估自己的条件。最理想的状况是我们身边的人水平和类型越来丰富,我们无法根据某一个人的想法做决策,只能重新回到自己身上,自己做决定。 5.16 最后,我要向我的导师邬老师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尽管我不认为言语可以将我对您的感激,尊敬和爱戴全部表达出来。在最开始选您做导师的时候我内心是极不情愿的,因为您在保研夏令营上做的关于大学文化的报告并没有打动我,当时我的心动导师是早先在我的本科院校做了一场报告的别老师,当然遗憾的是,别老师没看上我。因为您身居高位,而我坚定地认为我来这里是来读书的,暂时不需要学怎么当官;因为您性格着急,我有时候性格也非常着急甚至强势,我无法想象两个着急的人要怎么对话,难道要总是吵架?但是我听您做的第二场报告却打动我了,而后听到您更多关于高等教育本土化、关于大众化理论的观点时,我觉得您的脑子里有许多深刻的东西,我就想要拜您为师,想把您脑子里的东西先装到我脑子里。结果呢,您一手把我带出来,有意无意地把我引上做研究的路,却发现自己养了一只小白眼狼,刚修修剪剪出 几分学术之心,转身就跑了。我自认为我还是很重情谊的,所以您越是表现得什么都不在意,越让我觉得对不起您。尤其是港大那边的导师在面试我的时候,他也跟我说不要轻易更换研究兴趣,作为一个研究者能击穿一个… 5.23 毕业之前一定要把老师交代的几件事情做好。所有的离别都不应该有遗憾。 要带着老师的动作很快的习惯,继续向前。不能一直总做个不紧不慢的人。 5.27 昨天收到一个新观点是,现代化在前进,人性却在机械、量产、标准化中不断倒退。 而人类所追求的生活的意义,一定不是指向简单的物质的充盈。 当我们在忙碌的时候,很容易犯错误,很容易因为个别事情没有处理好让对方产生被怠慢的感觉,这个时候要有意识地向对方解释一下,不要增加多余的误会。 5.31 做学问、做研究、写文章、投稿,我们要有一个信念:你不选择我的稿子,你一定会吃亏的。 6.1 博士录取通知书还没下来,真是等得黄花菜都凉了。前天晚上又拿出自己在上海城隍庙的时候抽的签看了一下,还是觉得自己应该会有惊无险地有一个好结果。 6.2 所有的笑意盈盈背后可能都藏着不为人知的痛,所以还是尽可能地善待自己、善待别人的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要做,要看到所有喜悦背后的悲伤,看到别人的也看到自己的,所有的不能理解的事情都有原因,只是知道不知道的区别而已。希望 我们都能在做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即使是有时候一些外人开来比较极端的选择,也应该得到祝福。可能这就是佛家讲的“慈悲”。 6.7 不要怕事,以及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恰当地表达出来。通过沟通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听到老爸受伤了我哥第一反应是想回家,比较起来我真的像是更冷漠的那一个。因为回去不解决问题,但其实我知道自己心里牵挂他们。这就是家人。 6.8 利益纷争之地,有时候光靠躲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6.11 自己在过渡阶段需要有一个大致的规划,有些事情我们认为的重要或者紧急的事情其实并不一定是真的。比如导师的任务,我理性层面觉得他很紧急,但我的身体和潜意识却只是觉得他重要,但并没有非常优先。更优先的需要是我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于此同时越是在转折期间越要让自己的时间安排井井有条有所规划,该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去推动他。 6.18 在畅想自己的墓志铭的时候,我看到自己的路是用很多本书铺成的,这既是我意识层面的渴望,希望自己在前人的智识的基础上继续往前走,但结束的时候却是一切都回归低调,简朴和普通。我的墓志铭上写的是:在这里长眠的是一个普通人,她温和似水,又坚如磐石,她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为了让世界成为她想象的模样,她做了她能做的一切。这是一个很令人感动的墓志铭。 想得到什么,就一定需要付出相应的东西,不可能只凭空想,只凭飞来横财,即使有一天横财来了,自己没有心力也是接不住的。所以还是耕耘要比收获更重要也更值得在意一些。当然收获也很重要。 7.9 平常心,低调一点。 makethemostofeveryday。 7.29 今天见了老爸去求人办事的场景,觉得以后非不得已的时候不做这样的尝试。要向能帮到自己的人求助。不是一个圈子或者日常差距太大的还是不要去做这样不太有意义的动作。 回到家里,回归生活,开始进入自己的工作节奏。 7.31 没有那么多神人,更多是想把事情做好的普通人;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要做的应该是一分一分地去追,不是马上翻身农奴把歌唱,要有非常大的耐心。加油。 8.5 一旦运动起来,可以掌握自己的时间,生命就由此开始慢慢展开了。 永远不要做挑事的人,要做能帮大家解决问题的人。温和待人。 8.9 整了一上午的邮箱关联,发现只要反着思考一下,设置一下gmail邮箱就可以。但一上午我一直是在操作QQ邮箱。这个事情启发我们,遇到问题反着想一想。从关联方两头想问题。不停地切换角度。最近还遇到一个电脑操作上的问题也是通过从另一头想问题解决的。很棒。 第二个启发是,很多时候转换一下思路,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很多时候我们距离问题的解决,往往真的只有一步之遥,就看我们有没有换角度思考、再进行突破的决心和信心。 8.27 想清楚自己要什么非常重要,自己求的一定是实在的东西。想要的时候,有些事情就必须放弃。比如想要存钱就必须控制消费,想要瘦就必须少吃多动,想要发文章就需要好好做研究,想要挣钱就必须把消费甚至不必要社交的时间拿出来。这才叫拎得清。 9.8 当一个人找到了他能发挥上作用的事情时,他整个人都被点亮了。这种状态就像是隔壁6岁的小侄子发现自竟然可以真正地玩密室逃脱。并且给自己封为第一名。 9.18 当我知道我该做什么的时候,我感觉生活都明亮了起来,就步履不停地走在自己渴望的道路上,同时开开心心地享受生活,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忘记了我当时知道了什么我该做的事情。 10.3 在香港的生活让我觉得自己慢慢找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自己的节奏,不再太留意别人的眼光,就只想专心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希望自己在事业上可以有所突破和阶段 性的持续成长。 10.6 在搞不清楚状况的情况下,是不适合做一个leader的,那就做一个辅助来帮助更多人。 感受到并理解了跨文化交际时的一些技巧和注意。很多地方都是需要注意的。在国际 交流中靠单方面的输出和控制很难解决问题。 10.10 无论是做大大小小的研究,初心都一定是要求真求实,要做出厚道、公道、能揭示现实、解释现实和服务现实的好研究。——于是就开始读默顿 10.14 早期如何阅读一篇英文文献?其实现在对文献阅读的需求是:1.读懂一篇文献在说什么;2.学习一篇文献的结构;3.学习文献在细节上的遣词造句,解决生单词的问题。——尤其一篇文献处理起来是需要读3遍的,每次阅读的要求是主要内容——论证结构——遣词造句。 最近在做饭的过程中悟出一个道理是,其实很多事情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是急不来的,需要做大量的简单且重复的基础工作。但努力的意义是在于可以加快这些基础工作的频率,从来为从量变到质变积累能量。学写文章,学做饭,学钢琴,学英语的熟练听说,其实都是一个道理。但似乎现在自己更能够去投入,更能够相信自己并且可以在执行力上跟上自己的规划,和上一个阶段自己好像也懂得很多但却在行动力上欠缺相 比,好像这个阶段的自己更愿意接受自己的水平,并且更愿意给自己保持更多的信心,更愿意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做任何事一定是要有一个由慢接收、快动作到熟练接收从而提高效率的过程。 过了25岁,似乎人生的可能性慢慢打开,属于自己的自信,对自己彻底的相信和拥抱,对当下和未来的美好预期似乎都重新回来了。长大的一面是终于要自己对自己的人生和选择负责,另一面则是一定意义上拥有了一些自由。要享受、珍惜并借由这样 的自由触碰到下一个责任和机会。 如果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这么好的我,那么也就一定会存在着同样好的成年男性。我慢慢发现和相处、理解、了解就好了。 10.25 不是所有的研究问题都是有价值的,以及在提出一个研究问题的时候首先需要确认的是这个社会现象是一个事实,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多数时候我们言说的是我们的身份、地位、角色看到的社会图景,但可能我们自己的想法会遮蔽掉可能更 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未被言说的社会问题。能够发现和表达这些问题,是一个真正的学人的研究担当。 10.28 关于读文献:通过摘要快速地找出没有太大价值的文献,然后就不用再去读了。只有用好的高质量的论文喂养自己才能培养出论文的审美和品味。 11.10 只有真正希望自己好的人才会直接指出自己的问题。Jack昨天说作为一个PhD我需要熟练地掌握英语口语以和别人学术沟通和交流,很多事情是嘻嘻哈哈掩盖不了的,constantlypracticemakesperfect. 11.13 来香港的一切其实都是在教会我,终于没有人再管着你了,父母的期待、老师的目光、同辈的比较,一定意义上都可以解构掉,在没有人管也即没有外在要求和束缚的情况下,能把自己的事做好,能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是一种幸运。 11.20 每一次和大家的交流都会让我很有收获,从Patchi身上他在教我有时候人生可以慢下来,人生完全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以及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过程,只有一个人学会负责经历事情,他才能成长。同时他也在用他的经验教我更要学会尊重那些看起来easygoing的人,becausetheyarenotalwayseasygoing. Sometimeswhenwefeelun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shuilian.com/hhdsltz/10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清明,荆芥飘香散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