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茅刀源村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原先的茅刀源是典型的“空心村”,“空心率”达80%以上,土地丢荒现象严重。短短几年时间,村里再没出现土地丢荒,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中草药种植基地、“西岭山药谷”,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以前的茅刀源说村不是村,有院没有人,说地不是地,草有半人高,到如今的生态宜居、村美民富,难以想象。”村支书盘志荣满是骄傲。

振兴乡村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难点在产业,茅刀源村一手抓生态、一手抓产业,闯出一条“生态既产业”路子,实现了乡村全面振兴。

依托优越的森林资源,重点发展两大特色产业。一是林药产业。引进广西锦沐仁和中草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示范带动,结合柑橘黄龙病防控处置探索做大做强现代特色林业产业,辖区内种植天冬、岗梅、三叉苦等中草药余亩,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和乡镇村屯发展中草药种植超过亩,成功创建广西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二是林蜂产业。年成立贫困户养蜂专业合作社,自筹资金11万元,争取林业部门资金33万元,发展林下养蜂箱,新繁殖蜜蜂50箱,年前三季度实现产值约30万元。目前,茅刀源村初步形成以林药经济和林下养蜂为支柱产业的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旺盛活力。

“今年我一共种了7亩黄花倒水莲,只要我管得好,3年后每年最少可以赚几万块钱。”村里年脱贫户罗新廷说。

村子产业有了,村上劳动力务工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该村还创新党建促脱贫抓手,组建了“寿城·瑶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党建联盟,通过改善村基础设施、提供种植技术,动员群众发展绿色致富产业,村集体经济从年的0.88万元,逐步发展壮大到年的23.75万元。此外,茅刀源村重点打造科普康养产业,推行针灸,艾灸,瑶浴薰蒸等理疗养生项目,并无偿培训贫困户掌握针灸推拿按摩技能,带动更多贫困户从零工向技工转型。

加快生态文化建设,引领乡村乡风文明。茅刀源村将爱绿护绿和保护野生动植物列入村规民约,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纯朴生态价值观,对损害原生植被、自然景观、古树名木、小微湿地和野生动物以及开山毁林、填塘造地等行为零容忍,形成了以瑶族“后龙山文化”为代表的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有效促进了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实现了生态文化与乡风文明的有机融合发展,成为当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有名气的生态文明村。

村内显眼位置的墙壁上彩绘上的茅刀源村规民约,成为了当地的一种景观,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拍照。依托生态优势,茅刀源村也成为了“橙香富川·瑶韵慢城”的代表村落之一。林业生态促旅游,旅游发展兴生态,绿水青山渐成风景线,贫困户纷纷自主包装农家庭院,发展林业生态休闲观光,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仅年双节期间,全村就接待了超过千名观光游玩的游客。人年均收入从年的元到今年已达元

。(毛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shuilian.com/hhdsltz/10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