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专业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走进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黄花岗公园),迎面而来是一块题有“浩气长存”大字的牌坊式大门。陵园内,大大小小的陵墓伫立在四周;墓道两旁排列着苍松柏树,烘托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安葬着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72位革命烈士的遗体,因而得名。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年前的年4月27日。

当日下午5时30分,在革命党人黄兴的率领下,多名敢死队员冲向两广总督署,发起了同盟会第10次武装起义。由于当天是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人们又称为“广州三·二九起义”。两广总督张鸣岐闻讯,仓皇之中翻过院墙,逃出两广总督署,随即与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一起指挥清军,对起义军进行反扑。

广州三·二九起义

由于敌众我寡,“广州三·二九起义”以失败而告终。黄兴在起义中负伤,撤出广州。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多名敢死队员不是在战斗中阵亡,就是在被俘后英勇就义。官府将他们的遗体遗弃在街头巷尾。广州的广仁、方便、广济、爱育等善堂派出仵工,把烈士遗体收集起来,运送到广州东门外咨议局前的一块空地上,等待安葬。

由于两广总督张鸣岐对革命党人恨之入骨,下令在全城搜捕革命党人,没有人敢去安葬烈士们的遗体。4月的广州,气温已经很高,在日晒风吹之后,烈士们的遗体膨胀发臭,惨不忍睹。

张鸣岐

当时,南海、番禺两县的知事商议后,最初打算把烈士们的遗体安葬在石狗岭。石狗岭又名狗头山,是一堆乱石山,不适合安葬烈士们的遗体。随后,他们又打算安葬于臭岗上。臭岗是一个专门掩埋死刑犯的地方,如果将烈士们的遗体安葬在这里,对烈士是一种极大的侮辱。

这时候,一个叫潘达微的革命党人站了出来,冒着生命危险收敛了烈士们的遗体。

潘达微,字铁苍,号景吾,广州番禺县人,生于年。潘达微的父亲叫潘文卿,是一名清朝武官,解甲归田后从事民间慈善事业,参与创办了有名的慈善公益事业机构广仁善堂。潘达微从小就发奋读书,能诗善文,擅长丹青,还曾经拜著名画家居廉为师。

潘达微夫妇

年,潘达微加入了同盟会,成为了一名革命党人,秘密为革命党人提供活动场所之余,还创办了《平民报》和《平民画报》两家报刊,抨击时政,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潘达微得知“广州三·二九起义”后,烈士们的遗体无人安葬后,坐卧不安。他不敢暴露自己革命党人的身份,利用记者身份联系广州各家善堂收敛烈士们的遗体。

那时,潘达微父亲潘文卿已经病逝。潘达微找到广仁善堂善董徐树棠,严词痛切地说:“诸义士为国捐躯,纯为国民谋幸福……如此藁葬,心奚能安?且慈善事业不计谁是谁非,施棺施地,应为义所安。”

徐树棠被这一番言辞感动了,回答说:“本堂有一地位于沙河马路旁,名红花岗,青草白地,可谓净土,今献此为葬地,棺殓营葬诸事,并由本堂任之,如何?”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潘达微非常高兴。于是,在潘达微、徐树棠等人的全力奔走下,一共有72位烈士的遗体被收敛、安葬于红花岗。潘达微觉得“红花”两个字不够雄浑大气,改名为“黄花”。从此,红花岗变成了黄花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说法,传遍天下。由于黄花岗的名气太大,人们甚至将“广州三·二九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年,人们又查出14位牺牲烈士的姓名,让牺牲烈士总数增加到86位。但人们还是习惯性地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潘达微收敛烈士们的遗体,激怒了官府。两广总督张鸣岐为了惩处他,勒令《平民报》停刊。潘达微没有屈服,马上又创办了《平民画报》,表示抗争到底。

年8月27日,潘达微病逝,享年50岁。潘达微的家属希望将他附葬于黄花岗,却被广东当局拒绝了,只能草草埋葬于旧模范监狱附近。年,潘达微坟墓迁葬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曾经策划、参加过黄花岗起义的姚雨平撰立墓表说:“君毕生致力革命,同情人间疾苦。性恬淡、擅丹青、尚道义……”

潘达微之墓

“毕生致力革命,同情人间疾苦”,是对潘达微一生最好的评价。

何仁勇

赞赏有风险,点击需慎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shuilian.com/hhdslzz/8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