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种春天野菜的名字外观产地
北京医治湿疹医院 http://m.39.net/pf/a_9150611.html 明天立春,春天给吃货最大的馈赠就是各种各样新鲜的野菜 1、蒲公英 别名丨婆婆丁、黄花苗、黄花地丁 标签:孤独的旅行家 外观:叶子上有锯齿,而且是倒着长的 食味:非常苦 主产地:华北、华中、华东、东北 在北方,人们还会吃它的叶子 ▲蒲公英的果实成熟以后,形似一个白色绒球蒲公英非常苦,正是这种苦让它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为避免苦,采摘开花之前的早春蒲公英也是一个办法,或先焯一下水,去除部分苦味。 虽远看与芝麻菜很相似,但蒲公英叶子有明显的特征:叶子上有锯齿,而且是倒着长的。 ▲蒲公英(左)和芝麻菜(右)蒲公英作为天寒地冻后第一批鲜菜的味道,被东北人永远地烙在了心底。也可以凉拌或做馅。 ▲蒲公英沙拉2、苣荬菜 别名丨苦菜、曲麻菜、败酱草 标签:穷苦岁月的充饥伴侣 外观:带着紫红色,叶片肥厚 食味:略微苦涩 主产地:西北、华北、东北 除蒲公英,北方人更爱用另外一种植物蘸酱吃,它就是苣荬菜。 苣荬菜民间食用已有多年历史,《诗经·邺风·谷风》中就有「谁谓荼(苣荬菜)苦,其味如荠」之说。 ▲春天里刚长出来的苣荬菜茎部带着紫红色,叶片肥厚,嚼起来嫩而无筋苣荬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消肿排脓、祛瘀止痛、补虚止咳的功效。东北食用多为蘸酱,蘸酱生吃有一丝丝的苦味,败火。也可焯水后凉拌着吃。西北多为包子、饺子馅,拌面或加工酸菜;华北多为凉拌、和面蒸食。 ▲凉拌苣荬菜3、槐花 别名丨洋槐花 标签:吃花人的最爱 外观:白色 食味:香甜 主产地:陕西、陕西、河北 北方地区还习惯吃槐花,槐花是槐树的花,槐花的花心也可以摘下来,放在嘴里嚼一嚼,味道有些甘甜。有些北方人小时候没有零食吃,就是吃槐花的花心长大的。 但要注意这种槐花是白色的洋槐花,而不是黄白色的国槐花和红槐花。 ▲洋槐花(左)、红槐花(中)、国槐(右)洋槐花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还具清热解毒、凉血润肺、降血压、预防中风的功效。直接捋下来生吃,清香脆甜。 槐花饭那就要选将开未开的大花苞。淘洗干净,洒面粉混匀,上锅蒸半小时。起锅拌上白糖,就可吃了。槐花饭吃起来细腻润口。 ▲槐花饭4、榆钱 别名丨榆实、榆子、榆仁 标签:吃下万贯家财 外观:圆薄如钱币 食味:甜嫩 主产地:东北 「阳春三月麦苗鲜,童子携筐摘榆钱。」当春风吹来第一缕绿色,金黄的榆钱就一串串地缀满了枝头。 榆钱是榆树的种子,因其外形圆薄如钱币,故而得名,又由于它是「余钱」的谐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钱可有「余钱」的说法。 ▲榆钱榆钱脆甜绵软,清香爽口。榆钱饭,和上玉米面,一蒸,倒蒜汁 ▲榆钱粥5、灰灰菜 别名丨野灰菜、灰桃菜、灰条菜 标签:被外表掩盖的美味 外观:叶面宽大,边缘有不整齐锯齿 食味:鲜美柔嫩 主产地:中国各地均产 它太普通了,到处都是它的身影。以前在乡下都用于动物饲料,它的幼苗和嫩茎叶可食用,且口感柔嫩,味道鲜美, 采摘嫩茎时,手指会沾到叶片背面一层好似细灰的粉末。 ▲灰灰菜能预防贫血,防止消化道寄生虫,消除口臭有奇效。焯水后凉拌、爆炒、做馅,北方人喜欢和面蒸食,在云南则用它涮火锅或煮鱼吃。 ▲炝拌灰灰菜6、面条菜 别名丨香炉草、甜甜菜、灯笼草 标签:不是面条做的菜! 外观:形似面条 食味:清香绵软 主产地:华北、西北、西南及长江流域 面条菜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人们春天里最喜欢吃的一种野菜。这种菜有些涩,最好是在初期较细嫩时候食用口感会更佳。 它其实是麦瓶草的幼苗,多生长在田间地头和麦田里,叶片细长,形似面条而得名面条菜。 ▲面条菜有清热、止血调经的功效,它的口感清香绵软,拌面蒸制、凉拌、做汤、下面等。 ▲蒸面条菜7、蕨菜 别名丨龙头菜、拳头菜、猫爪子 标签:春日里的小可爱 外观:像握紧的拳头 食味:清香滑润 主产地: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 蕨菜是山珍,三月里初生的嫩叶蜷曲着还未长开,犹如龙头、握紧的拳头,紫色幼芽是最喜欢吃的部分,有特殊的草木芳香,清香滑润。 跟蕨菜最容易混淆的是芒萁,区别是展开的蕨叶子是不分叉,而芒萁的叶子是分叉。 ▲蕨菜 蕨菜清热解毒、利尿通便、减肥瘦身的功效,凉拌上乘酒菜,还可与肉丝、腊肉、香肠、鸡蛋一同炒制,无敌下饭,还可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 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有一定的致癌作用,不宜多食。 ▲腊肉炒蕨菜8、马齿苋 别名丨蚂蚁菜、马苋、五行草 标签:哪里都是它的家 外观:红褐色杆,绿叶,背面淡绿色或带紫红色 食味:略酸 主产地:中国各地均产 马齿苋是异常顽强的植物,和其他一小株一小株的野菜长势不同,马齿苋伏地铺散着长,一长就是一大簇、一大片。多分枝,红褐色杆,绿叶,背面淡绿色或带紫红色。 ▲马齿苋 马齿苋有着杀菌消炎、降血压、延缓衰老的功效。煮粥、炒食。 ▲凉拌马齿苋 9、菊花脑 别名丨菊花涝、菊花头、菊叶 标签:南京人的乡愁代表 外观:叶片长卵型,叶缘有粗大的锯齿 食味:清凉微苦 主产地:南京 有人要问了,「菊花脑」是什么?其实就是菊花叶。一定要在开花前就摘下来,不然会非常老。 ▲菊花,菊花脑就是菊花的叶子 可清炒,也凉拌 ▲菊花脑蛋汤 10、香椿头 别名丨香椿/椿头/椿芽 标签:最特别的春味 外观:叶子颜色为深浅不一的红色 食味:微臭 主产地:山东、河南、河北 香椿是香椿树的嫩芽。野菜界的榴莲 采香椿可是技术活,因为它不像其他野菜俯手可得,而是长在树上的。香椿树上的嫩芽,叶厚芽嫩,绿色红边,香味浓郁,就是可以食用的香椿了。而臭椿可就不行,它生来矮小不说,还七扭八歪,质地疏松粗糙不成材。浊臭刺鼻,就像药肥皂味儿。 ▲香椿 香椿芽的败火功力很强 ▲香椿炒鸡蛋 ▲香椿拌豆腐 11、荠菜 别名丨地菜、野荠、护生草 标签:羞涩鲜香的早春 外观:像把张开的小绿伞 食味:香甜 主产地:中国各地均产 荠菜是最早的报春菜。在野菜中,荠菜的味道可谓最佳,一无腥苦,二无怪味,还有点淡淡清香。 荠菜通常生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叶子呈锯齿状,颜色呈灰紫色,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和菠菜有点像。荠菜太难采了,匍匐在地上,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 ▲荠菜 ▲荠菜水饺 12、马兰头 别名丨红梗菜、鸡儿菜 标签:朴素里的端庄大方 外观:茎部紫红色,椭圆的叶片边缘有几道小锯齿 食味:略带苦涩 主产地:江浙一带 马兰头很好认,茎部是紫红色的,椭圆的叶片边缘有几道小锯齿。 ▲采摘马兰头 香干马兰头也是江南一带流行的菜式 ▲马兰头拌香干 13、苜蓿头 别名丨草头、金花菜、母鸡头 标签:入口即化的温柔 外观:由三片小叶组成,叶片有棱角、较硬挺 食味:清甜 主产地:华北、江淮流域 苜蓿是三叶草里的一种江南野菜,多生于江浙一带。 苜蓿长得有点像酢浆草,都由三片小叶组成,但前者叶片有棱角、较硬挺,后者叶片更圆滑绒软。 ▲苜蓿和酢浆草 ▲草头圈子 14、枸杞头 别名丨枸杞芽、枸芽子、甜菜头 标签:孤独的旅行家 外观:叶片长椭圆形,边缘密被缘毛 食味:略带苦味,后味微甜 主产地:宁夏、甘肃、河北、青海 枸杞头不是枸杞的红色果实,而是枸杞树的嫩茎叶。 被称为「天下第一保健蔬菜」,可清炒,可煲汤,能清虚热,补肝肾,明目,降肺火。 ▲枸杞头 枸杞头口味香美细嫩,但又带着一丝丝回味悠长的清苦。 ▲清炒枸杞头 15、豌豆头 别名丨豌豆苗、豌豆尖 标签:寓意极好的野菜 外观:叶子清透如翡翠薄片,茎上抽出纤细蜿蜒的须须 食味:柔和的青涩感 主产地:成都 豌豆头是寓意极好的野菜 ▲豌豆头 ▲蒜炒豌豆头 16、小蒜头 别名丨薤(xiè)白、小根蒜、野葱 标签:最低调的野菜 外观:长得很像葱,但根部又鼓胀似蒜头 食味:同时带有葱、蒜的味道 主产地:东北、河北、江苏、湖北 小蒜头没有挖出来的时候,长得很像葱。但根部又鼓胀似蒜头,整一株莫名有点萌。长得像葱的部分,同时带有葱、蒜的味道。下面的小蒜头气味辛辣 ▲小蒜头 小蒜头是常见的一味中药,有降血脂、抗凝血、抑菌的功效 ▲腌野蒜 17、芦蒿 别名丨蒌蒿、水艾 标签:宫廷御用皇帝菜 外观:茎杆红紫、细瘦 食味:清香脆嫩 主产地:中国各地均产 芦蒿和茼蒿有相似之处,只不过茼蒿吃叶子,芦蒿常吃茎。 ▲芦蒿的茎 芦蒿最简单的做法是清炒 ▲炒芦蒿 18、艾草 别名丨艾蒿 标签:春天里有浓烈气味的娇嫩叶儿 外观:五瓣灰绿色,叶面看起来胖胖的,白色绒毛在背面 食味:少许苦味,食后留香 主产地:中国各地均产 ▲艾草 江浙一带,每逢春天就会摘艾草取汁和面,做成「青团」,分甜口、咸口,甜口内包红豆沙、黄豆沙或黑芝麻,夹杂碎花生,咸口内包猪肉馅儿,艾草不像汤圆,可水煮,一般是上锅蒸熟后随吃。 ▲青团 19、鼠麴草 别名丨婆婆丁、黄花苗、黄花地丁 标签:与艾草相爱相杀的姐妹 外观:叶子与茎上都有白细的茸毛,并不刺手,开着絮状的小黄花 食味:清雅 主产地:中国各地均产 另一种民间用来做青团的植物,鼠麴草的叶子与茎上都有白细的茸毛,并不刺手,开着絮状的小黄花 ▲鼠麴草 艾草做的清明果颜色深绿,有着浓郁的艾香味,带着点药味;鼠麴草做的则是淡绿色,隐隐的清香。 20、折耳根 别名丨蕺(jí)菜、鱼腥草 标签:西南地区的重口叛逆 外观:细长白净 食味:鱼腥味 主产地: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湖北 折耳根是可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帮助消化、清肺热的天然良药。自古以来,就是药食两用。 ▲折耳根 ▲腊肉炒折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shuilian.com/hhdsljz/10529.html
- 上一篇文章: 济南人的吃春,你想不到有多ldquo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