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冯娜:当植物遇见诗歌

花城微课第6期文字实录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花城微课第6期。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青年诗人冯娜老师,与我们聊一聊古今中外诗歌中的植物,让我们热烈欢迎冯老师!

谢谢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诗人冯娜。很高兴在爱花城的平台上跟大家一起分享关于植物和诗歌的话题。

身在花城也觉得非常有幸。“花城”,顾名思义,草木葱茏,四时有花。在亚热带的广州生活,确实能够感到“花城”的名副其实以及“花城”的曼妙。我们走在路上随时可以看到繁花似锦的行道木,比如:木棉,紫荆,黄花风铃木,三角梅等等。

很多时候我看到那些一棵棵开花的树,就会想到席慕蓉曾经写过一首诗,叫做《一棵开花的树》。有些时候也会猜想她笔下的那棵开花的树到底开的是哪一种花,肯定不会是像木棉那样大大咧咧的花了,我想应该是像宫粉紫荆那样又浪漫又温柔的花。

根据植物学上的统计,我们生活的这颗星球上植物已经繁衍并生长了上亿年了,目前共有38万多种植物还在生长和繁衍。比较科学的说法是:在科学上被描述过的植物约有38万多种。也就是说我们的科学家们不断在发现新的物种,也不断有物种在消亡,当我们发现新的物种的时候就将其命名。

在非自然科学界,我想有一种人也热衷于为万物命名,他们就是诗人。在诗歌和文学的传统当中,植物向来就是被我们书写、吟咏的重要对象,很多植物也因为走进了诗歌,被诗人赋予了人的想象、人的情思而具有了更多的文学意涵和文化象征。

在春天,我想在岭南一带生活的朋友肯定会被那大朵大朵的木棉花所打动,广州的市花也是木棉,那么高大挺拔的树木矗立在我们身边的时候,会想到它的一个别称叫做“英雄树”。

光绪年间,惠州有一个文人叫做李绮青,他有一阕词叫做《水龙吟·木棉》,其中有这样的一些句子:“暖风吹遍蛮花,海天更产英雄树”。李绮青用的“蛮花”的“蛮”是野蛮的蛮,是用尽蛮力的蛮,我觉得在这里形容木棉树特别贴切。我们看到木棉盛开的时候,没有任何叶子的装饰,它就那么使尽蛮力,好像一个孤胆英雄,那样开遍了全身。

关于木棉,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的是另一句诗: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来炫耀自己;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这首诗我想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因为它在高中的课本上也曾经被我们学习过,它就是诗人舒婷的《致橡树》。在诗人的笔下,木棉是具有独立精神和女性人格的一个象征,她所书写的是平等的、并肩而立的爱情。我觉得在那个时代诗人有这样的自觉,有这样的女性意识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当然,她选择了这个意象: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而且是开满了这样红艳的花朵的木棉树,我觉得这是非常贴切的一种植物。说到这里,我想很多朋友已经脑补了很多关于植物的诗句了,说到植物和诗歌,我们肯定会感觉进入到了一个非常浩瀚的世界,因为植物非常多,诗歌的世界也非常深邃,烟波浩渺,无穷无尽的感觉。

刚才我们讲到了木棉,我也发了几张木棉的图片给大家看,也有一些朋友在旁边留言。这里插播一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在我们生活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其实有很多像木棉这样颜色明亮、鲜艳的花:红的、黄的,也许是纬度和气温等等的施予,它们也毫不浪费上帝给予它们的阳光,所以呢,它的颜色非常的明亮,而且花朵非常的硕大。

关于诗歌和植物,我想可以从很多方面做很多的研究,甚至都可以做非常多的讲座。比如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里面是专门写了《红楼梦》里面的植物。我想我自己作为一个诗人,无意做过多的植物学上的梳理,也无意在植物诗学上做深入的探讨,我只是简单地谈一谈植物与诗歌的关系,与大家分享一点我作为一个诗人对植物的理解和感受。

讲到这里,我觉得我们还是有必要做一个简单的回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出现了大约多种植物,这些植物当中不仅有我们今天还能见到的很多野菜,比如:车前草、马齿苋、荠菜。还有很多不常见的植物,比如:杞柳、臭椿、贝母等等。

大家知道《诗经》中的诗歌题材非常的丰富,它不仅反映了两千多年前周王朝由盛而衰的五百年间人们的生活状态、感情、命运、社会风貌等等,同时它真的是一本非常丰富的植物图谱。

通过《诗经》中的诗歌记载,我们也知道:在古代,连采摘野菜也是分等级的,比如说有些稀有的、应节的、鲜嫩的、可口的野菜是只有贵族阶层的女眷才能够去采摘的,有些是必须用于祭祀和宴请的野菜;而那些比较粗糙的苦菜,才是穷人的口粮。

人们对植物的态度也不是一视同仁的。在我们眼中,有嘉木、梁花也有莠草、恶木。《诗经》不仅开辟了这种托物起兴的手法和传统,也将植物的这种良莠等级做了一些定义和划分。人们想到那些植物也并不完全是讲述它们的实用、药用等价值和功用,而是拓展了它们的人文意义,那些植物在诗歌中是作为一种喻体而存在。

接下来我在这里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让大家感受一下诗经中的植物之美。

大家看一下这几句诗里面出现的植物,是不是懂得它的读音,知道它在今天指的是什么植物?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其实这里的“芣苡”指的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车前草,是一种可以吃的野菜。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我想今天大家也可以用“颜如舜华”这个词来形容我们心目中漂亮的女孩子、自己心目中的女神。“舜华”就是指木槿花,朝开暮谢的木槿花,大家知道它的颜色、它的身姿都是非常曼妙的,用来比喻美好的女子是一个非常有文化的比喻,大家也可以这样去形容你所心爱的女子。

“苕之华,芸其黄矣”,这里的“苕”其实就是刚才舒婷的诗里提到的借高枝去攀缘的凌霄花。其实我第一次看到凌霄花的时候,我觉得它其实还是很美的,它虽然有攀缘之姿,但它的花色确实非常美,在江南一带这种花比较常见。

大家可以在图片上看到,那些《诗经》中的植物今天仍然这么鲜活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我刚才发的两个词:一个“苌楚”,一个“唐”,其实它们在《诗经》中是指两种植物。今天我想有些朋友肯定已经猜不到它们是什么植物了。

“苌楚”在今天其实就是我们爱吃的猕猴桃,它其实是很有渊源的,在多年前的《诗经》中已经被描述过了。

而“唐”在我们今天看来呢它是一个朝代的指称,也是一个姓氏,但是它在《诗经》中所代表的是“菟丝子”这种植物。我们也插播一点植物方面的知识,在读诗歌的同时能够科普一下大家,我觉得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古诗确实也给我们拓展了很多植物学方面的认知,比如说“芍药”,很多人知道它是一种像牡丹的花,但是肯定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它还有一个别称叫做“将离草”,人在离别之时我们赠人的情意,我们可以赠人以芍药。在《诗经》中,在溱水和洧水一带,春天三月三的时候那些年轻的男子女子也会互赠“芍药”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意,古人的生活还是比较有诗意的。

这些植物不仅使我们感受到了它们本身带给人的美好,也很容易让我们去想象远古文明的一个生成场所。我们能够在诗歌和这些植物中去感受我们曾经的土地山川河流,还有我们的那些先人,他们有过一些什么样的心路历程。

说到《诗经》,我们也会同时提到另一部诗歌集——《楚辞》,《楚辞》中最多的就是关于“香草美人”的譬喻了。我想,这些“香草美人”的譬喻也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力,比如在今天我们讲到空谷幽兰,一定会联想到君子之志。在文学的世界里面,比如说:兰花、柳树、莲花、菊花、梅花等等这些植物,历经时日都已经固化成了一种意象,它们常常用于表达一些特定的情感。

在历代诗词诗歌里面出现的柳树、梅树、竹树这些都通常用来表达人的高洁志趣等等。古人也常常用柳枝来赠别,来表达他们的离愁别绪和留恋之情。因为“柳”和“留”字同音,而且李白也留下过名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这些诸如柳树、梅树,还有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些植物都通过这样的一些诗歌和传唱,获得了更新的生命力,也有一些植物变成了我们人类社会的一些特别的指代。比如:杜牧曾经有一句诗叫做“豆蔻梢头二月初”,这里的“豆蔻”其实就是指女子十二三岁的那个美好的年华,主要是指少女的这种“豆蔻年华”,那现在我们提到“豆蔻年华”一般也是指这样的一个年纪和这样的美好。

这张图呢就是“豆蔻”,大家也看一看,它非常娇嫩欲滴,确实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指代。

很多植物确实因为遇见了诗人而得以名垂千古,因为我们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思,植物也具有了自己的人格。

还有就是牡丹,牡丹是富贵之花,也有人把它称为中国的国花。很多大诗人包括王维、李白都写过牡丹,其中最有名的诗句可能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大家也知道这是李白赞美杨玉环美丽动人的诗句。

说到杨玉环,我想很多朋友也会想起来一句诗,就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一首讽刺的诗,但是在后世使我们的荔枝获得了一个番名——“妃子笑”。

又有一句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那作为岭南人在这些诗歌里面更能够感受到一种时空穿越似的变迁。古代要跑死马才能让贵妃吃上荔枝,但是今天呢我们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颗”,这是一种时空的变迁,也是诗歌让我们超越了时空去感受历史、感受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刚才我们一直在讲古代的诗歌传统,在中国的诗歌传统中,植物确实是诗人们用来托物言志的最好载体,这种方式在现代诗歌中其实也是一脉相承的。

这几天我想很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shuilian.com/hhdslpf/10287.html